2)第180章 中庸之道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场很大的考验。如果他想有作为,想要罢黜淘汰一些贪官污吏或者利用裙带关系上位的无为官员,遇到的阻力简直比天还大。

  不过这件事情,陈暮还没有脑子抽抽到得罪所有人的地步,毕竟他又不是包拯,得罪皇帝加上满朝官员做什么。

  因此他的打算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顶多掺掺沙子,弄点任人唯亲之类的就行了,没必要搞事。

  一连十几日,权力在慢慢收拢,政务处理井井有条。

  但处理政务嘛,难免不能面面俱到。

  这一日廷尉吴恭就找上门来。

  “陈尚书,此案件明明没有问题,缘何发还重审?”

  吴恭来势汹汹。

  如今朝堂上下,三公九卿大部分都是买官而来,陈暮有皇帝的支持,想要从他们手里夺回权力并不困难。

  唯有廷尉不太好处理,因为吴恭家里三世廷尉,法学世家,拥有法律权威。

  “大理何故发怒?”

  陈暮跪坐在主位上,平静地饮了一口茶。

  大理这个称呼来源于“夏”,《礼记·月令》记载,夏有“大理”。意思是主管审判的大法官,地位就相当于后世最高法院院长。

  到秦汉时期,大理变成了廷尉,汉景帝的时候又改为大理,到汉武帝时又改为廷尉,反复更迭了几次。

  到了隋唐以后,就正式改名为大理寺,这个寺,并不是寺庙,而是官署名称。

  而在汉朝,廷尉长官俗称为大理,意思是“执掌法律之人”。

  虽然廷尉是九卿之一,中两千石高官,但灵帝以来,廷尉的权力大半都归了阁台,有时廷尉还得当尚书令的下属,审理案件必须听从尚书令,所以陈暮也不虚他。

  吴恭将案件丢在他的桌案上,冷冷道:“尚书令自看。”

  陈暮见他好像真的生气了,便站起来,拉着他的手往旁边桌案上推,边拉边笑着安抚道:“大理先别动怒,有事好商量。”

  “哼。”

  伸手不打笑脸人,吴恭冷哼一声坐下。

  “大理是要茶还是要酒?”

  陈暮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边翻看案件公文边问道。

  汉人喝饮料,基本也就这两样,就跟后世来客人要上茶是一个道理。

  “酒。”

  “给大理上酒。”

  陈暮吩咐了一句,再看了一眼案子,心里就有了腹稿。

  “不知尚书令看得如何?”

  吴恭喝了一口酒,询问道。

  陈暮点点头:“原来是弘农郡的盗窃案,我正打算下公文对大理与弘农太守士孙睦以及陆浑令郭永申饬一番。”

  吴恭脸一黑,道:“这么说,尚书令是觉得我量刑有问题,要责难于我?”

  “量刑没问题。”

  陈暮笑了笑:“《刑法志》言,取其非物谓之盗,《律令》曰:盗二两金者弃市,此人臧(赃)获,得失物直(值)三两金,弃市无可厚非。”

  盗窃罪在汉朝是极大的罪,分为四个等级,偷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