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章 香港回归_辛亥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年代后期,也就是德国进攻波兰之前,全部新旧坦克数量加起来都不到五千辆,到1941年的今天也才八千多而已,连苏俄的一般坦克数量都不到。

  尽管中国陆军的坦克性能先进,对付苏俄的坦克部队没有什么问题,但实战中,往往很难发生坦克部队之间的大规模交战,坦克大多数时候都是和步兵进行战斗,也就是说,中国的普通步兵遇到苏军坦克进攻的几率是非常大,因此加强步兵反坦克力量就非常重要了。

  在中国的普通步兵师中,反坦克火力以牵引式反坦克炮为主,师属反坦克兵力是五十七毫米以及七十五毫米的牵引反坦克炮,而步兵团中的反坦克兵力则是三十七毫米的牵引反坦克炮,数量也不算少,战时还会下放到营级部队中加强反坦克火力。

  如果说在二十年代以及三十年代里三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都还足以胜任大部分坦克任务的话,但是到了四十年代,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的火力就不够了,实际上不但三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穿甲性能满足不了需求,就连五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也是无法满足现在的作战需求了。

  这点可以从各国坦克的主炮口径发展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的中型坦克从t9开始就已经是七十五毫米口径了,而最新的t15更是空前的105毫米口径,为什么增加口径还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打击能力,其他国家大多也如此,只不过没有中国陆军那么追求极限,一下子就过渡到了105毫米,其他国家现在的还是75\毫米的坦克炮为主。

  坦克炮增加口径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那就是各国坦克的装甲越来越厚,口径小了根本打不穿,而作为步兵反坦克力量的牵引反坦克炮的口径太小了自然也是不行,所以中国陆军才会在三十年代发展了七十五毫米的牵引反坦克炮,甚至为了增加这些反坦克炮的火力,还奢侈的给他们配属了钨芯穿甲弹,这种行为在其他各国看来看来绝对是属于败家子的行为,钨合金啊,那玩意可贵的很。

  而事实上,全球那么多国家里头,也就只有中国才能广泛使用钨合金来制造反坦克穿甲弹了,因为中国独占了全球90以上的钨矿产量。

  配属了以上三种不同口径反坦克炮的中国步兵师里头,反坦克火力也不算弱了,但是受限于牵引反坦克炮的造价以及重量问题,最多也就只能在营级部队部署,再往下的话就很难了。

  所以在连排级上,之前是没有任何的反坦克兵力,一战以及二十年代中国陆军也实验性的装备了少量的反坦克枪,但是发现随着坦克装甲越来越厚,反坦克枪的效能越来越小,所以干脆就不装备了。

  为了加强连级以下部队的反坦克能力,中国陆军决定大规模装备三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