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三十九章 只能有一个胜利者_辛亥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然而在另外一项极为重要的军工产品生产中中国的购买力却是没有这么大的成本优势了,那就是飞机,中国的f5以及f8等先进战机的价格折合美元后,并不会比美国的同时代先进战机价格便宜到那里去。这主要是因为飞机对技术含量比较高,但是对劳动力以及其他的低成本支出比较少。

  总体而言,在一些纯高科技产业上,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体现不出来。

  如此的各种购买力上的差别以及汇率上混乱,就导致了战时各国货币的换算变的非常不准确,真要比较各国工业经济实力的话,还真的只能通过生产了多少飞机坦克来比较了,但是这又受到了各国所面临战争威胁的不同而有改变,比如中国在1942年前,中国的各项军工产品生产数量是远远超过美国的,但是在1942年后,美国的各项军功生产却是开始大幅度超越中国。这里头并不能说明两国的工业基础的差距,因为1942年前中国是处于大扩军时代,对军工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但那时到了1942年后随着俄罗斯战役的结束以及陆军大扩编的结束,中国对各项军工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加上没有战时的损耗使得中国实在没有必要保持每年生产好几万辆坦克的状态呢。

  而美国同样如此,1942年前,美国还没有参战,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大量生产坦克飞机之类的,然而在1942年后,由于同时面对非洲、欧洲、太平洋三个战场,美国急需大量的飞机坦克,这产量自然也就大幅度提高。

  1943年的现在,基本上是非常难判断出中美两国的工业经济基础详细数据和对比,更加难判断出双方的详细战争潜力对比,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比较,那就是美国在工业经济上依旧保持领先。

  不过这种领先的势头能够保持多久就不知道了,因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在这数年已经不能用快来形容了,而是得用爆发来形容了。

  这两年来绷得有些紧的战时经济纵然出现了一定的缓解,不过国内的工业生产总体上依旧还处于国家军事委员会的掌控之下,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目前依旧处于战时经济状态下,只不过执行的只是片面的战时经济而已,并非和其他参战国一样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战时经济。

  然而通过了二战前期的一系列对外扩张,不但获得了东南亚各国的资源和市场,更加获得了西伯利亚和中亚以及远东这些庞大的领土,这些新占领的领土纵然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独立势力以及游击队等问题,但是这片广大的领土不但让中国把国防线全面推进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同时这一大片的地区也给中国带来了数不尽的资源,尤其是中亚地区的各种资源众多,虽然中亚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