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零二章 东京空战(二)_辛亥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权争夺以及前线支援,而这也就导致他们发展的轰炸机多是双发战术轰炸机以及前线支援轰炸机为主,而战斗机方面也是极为注重中低空性能,这种状况和中国在三十年代中期以前的情况极为像,换句话说,苏德日空军还停留在中国空军三十年代中期以前的战略理论中。

  而中美两国空军的话了,则是非常重视超远程的战略轰炸,试图把空军变成一支具备独立进攻资质的军种,其空军的建设目标乃是希望空军的轰炸机能够完全的摧毁敌人的工业力量,从而重创甚至消灭敌国的战争力量,如此情况下战略空军的建设目标是以轰炸机为核心的。

  中国空军中地位最重要的不是大名鼎鼎的f5战斗机,而是b16轰炸机至于f5战斗机,不过是为了b16轰炸机进行护航的机种而已的,这里头涉及的是一个主次的问题,那就是b16是主,而f5是次。

  而在苏德日空军中,尤其是进行了多年战争后的德国和日本空军,则是以战斗机为主,轰炸机已经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产物,而这也就导致他们的空军只能是一支被动防守的空军,而不具备主动进攻力量。

  当然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是说他们的主官意愿,老希和裕仁也是希望自家有一大票的轰炸机啊,如果日本能够有个几千架战略轰炸机的话,那么现在中国的大量沿海城市估计都化为一片废墟了,可是他们没有啊

  不是不想要,而是造不出来这里头技术甚至都不是什么关键的问题,以战争中德日的航空技术能力,造成一款三四千公里航程搭载五六吨炸弹的轰炸机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工业基础和产能问题。

  战略轰炸机可不是什么便宜货色,一架1944年出厂的b16价格高达八十万元,而一架1944年生产的最新批次f5战斗机价格不过八万余,相差整整十倍之多。除了最为直观的价格因素外,还有占用的产能和各种资源问题。

  二战中中国为了宣扬国内民众对战争的信心,从1940年左右就开始对内宣传中国为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理由就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各种资源基本上足以满足中国这个第二大工业国的需求。

  然而即便吹嘘自己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但是以中国的基础工业力量和航空产业的产能来说,要生产战略轰炸机也是占据了大量的资源,用实话说以目前中国的实力要建设一支庞大的战略空军的话是非常吃力的,完全做不到和美国人那样开战两三年里就短时间生产出数以万架的战略轰炸机来。中国现有的近万架b11和b16战略轰炸机群可是多年积累起来的成果,如果说战略轰炸机群和美国那样在欧洲战场上空找到每年上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