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三章 接战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任何动静了。

  这个时候,已经将大军组织了起来的刘文秀立马就猜到了吴三桂的小算盘,随即继续虚张声势,外松内紧。

  他虽然猜对了,但并不敢确定,心中还是担心这可能是吴三桂的诡计,所以一时还不敢抽调朝天关,剑阁等地的兵马从夔州进攻郧阳和荆州,支援孙可望在鄂东武昌府的大战。

  且说,在交战双方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所谓的战争,很难有什么妙计,也很难有什么所谓的“奇兵”,双方比拼的最终还是综合实力。

  除非,其中一方在组织上,或者指挥上犯了错误,并被另一方巧妙地发现了。

  不过,当今的明清双方,都是可以犯些小错误的,一些小胜小负并不影响大战的最终结局。

  当然,孙可望进军如此迅猛,洪承畴在武昌府南部的部署迅速土崩瓦解,东部连接江西的防御也连夜撤退,再加上这一次的劝降,洪承畴面临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孙可望要小。

  要知道,北京顺治皇帝方面,可还有一大群汉臣和满洲亲贵眼红他这个督师,不少人更是和他有过节,时时刻刻想着参他一本,拉他上台呢!

  明朝廷党争的传统随着大量汉臣进入清朝廷也隐隐有了发酵扩大之势,虽然现在清朝廷的党争一直被顺治皇帝压制着,但仍旧暗流涌动。

  不过,随着李定国大军在南安被多尼率兵击退的消息被岳乐快马送到武昌城内,城内那些不和谐的声音也随即平息。

  毕竟,这份不到两天时间就从南安送到武昌的军报可不止是一份军报,更是西南战场实际上的最高指挥者,满洲亲王岳乐支持洪承畴的一种表现。

  虽然固守武昌城是岳乐和洪承畴的原定计划,但每当局势有了新的变化之时,总会有不一样的声音发出来,这些都会给洪承畴带来不小的压力。

  而顺治皇帝虽然一贯支持洪承畴,但毕竟远在北京,鞭长莫及。在西南,最终还是得益于岳乐的鼎力相助,洪承畴才压制住了以屯齐为首的八旗激进派。

  当然,“固守”虽然叫做“固守”,但若是只有守城,没有出城反击,那城内大军的士气将会肉眼可见的衰落,要是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那就不可避免的,就要有人去领孙可望的封赏了。

  这打仗,人心和士气这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有时候反而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守城虽然是守城,但若无出击,便不是成功的守城了。

  而随着殿前军大营落成,孙可望的重心重新放到了武昌城上,明清双方迅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不过,由于洪承畴的焦土策略得以完全落实,殿前军制作攻城器械需要从更远的地方取材,制作周期被大大延长,所需的人力,消耗的草料粮食更是大大增加。加之武昌城城高墙厚,沟深河宽,攻城所需的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