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二章 大祸临头?_仙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右而言他:“那丁有光屡试不第。已绝了考试上进的心思,想要走拣选、大挑的路数。本官虽然帮不上他,但他在乡中纳粮积极,肯为朝廷分忧,县中为他请了旌表,朝廷要赐予丁家乡贤牌坊了。”

    如此叶行远便明白了,丁举人为什么连面子功夫都不要。决然分道扬镳的原因。周知县也是出手豪爽。居然舍得给丁举人一座牌坊,那丁举人自然是毫不会犹豫。

    举人身份。可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会试再中第,即为进士。考上进士之后,就由朝廷授官,根据名次,或直入翰林,或再行馆选,或入六部、御史台,最次一等的下放地方。

    但会试难度极高,又每三年方有一次,每次取中不足三百人,竞争激烈,大部分举人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未能考上。自知能力不足,或是坚持不下去的,想要做官,就得找别的途径。

    原本朝廷定例,凡举人三科不中者,准予铨补知县,一科不中者可就教职,以府学正、教授、县教谕等录用,称为拣选。但人数太多,大部分举人根本没机会选上,几乎仅成虚名。

    其后别有大挑之法,又各省督抚若因本省人员不敷差遣,可要求于候补人员中挑选若干人地相宜者委用,经吏部奏请后,由特派大臣负责举荐为官。

    丁举人想要这样做官,周知县手再长也没办法直接帮忙,但却能为丁举人申请一座旌表牌坊。一来朝廷赐下牌坊也是具有神通的,实乃求之不得的恩典,二来则是成就丁举人乡贤之名,选官之时,说不得要大占便宜。

    叶行远装作不以为意道:“县尊好手段,不过区区一个丁举人,动摇不得我县中人心,只怕要令县尊失望了。”

    周知县不理他,自顾自又道:“县中秀才文名素盛,只是本省读书人多,竞争极大,故而中举艰难。本官细数过,正当壮年的举人不过八九人,秀才却何止上百?更莫说童生不第者。

    今岁岁贡国子监之人,本官已经心有定案,而太后万寿,除开恩科之外,国子监拔贡亦额外再开一选,县里人选还是由本官定夺。此种关节,门外的秀才们只怕还都不知道吧?”

    叶行远听完后大怒,周知县当真是不择手段,居然连这些事都利用起来了!

    还公然堂而皇之的说出来,这个底线未免踩得有些过分。

    对大多数人来说,私心不可避免,读书当然是为了上进,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