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章武器的进步与发展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嵌错宴乐赏功铜壶和河南汲县山彪镇水陆攻战纹铜鉴上就刻有水军作战的情形,画面上反映出远距离用弓箭,近距离用戈、矛、短剑的作战场景。而据《越绝书》记载,战国时已有可乘90人的大型战船。

  武器装备的改进也是战争出现不同面貌的重要原因。冶铁技术在战国得到迅速发展,制造了大量锋利的铁兵器。《荀子·议兵篇》说楚国的“宛钜铁釶,惨如蜂虿”,《史记·范雎列传》中秦昭也说“吾闻楚之铁剑利”。韩国出自冥山、棠溪、墨阳、合膊、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等地的铁制兵刃,能够“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史记·信陵君列传》里的刺客朱亥使用的兵器是“铁椎”。长沙杨家山墓出土的一柄春秋晚期的钢剑,是已知我国古代最早的钢剑。而河北易县燕下都的一个战国晚期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里,多于六成的是铁兵器,包括铁制的盔甲、剑、矛、戟等,铜兵器只占不到40%。

  虽然有了坚利的铁兵器,但是铜兵器还在大量使用。长沙楚墓出土了戈、矛、戟、刀、剑、弓、箭、弩等多种铜兵器,巴蜀地区也有多种战国铜兵器出土。

  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新型兵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弩的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用。最早的弩本来是用于狩猎的工具,春秋晚期开始用弩作战。至战国中期,各国已经普遍使用弩来作战了。马陵之战中,魏军进入马陵道,就是被齐军的“万弩俱发”击溃的。《孙膑兵法·威王问》说:“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可见弩在当时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弩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弩.弓和弩臂,弩.弓上装弦,弩臂后部装弩机,弩机周围有“郭”,有“牙”钩住弓弦,上有瞄准用的“望山”,下有拨弩机的“悬刀”。使用时,拨动悬刀,牙就下缩,被牙钩住的弦便弹出,借助弓弦强大的拉力,矢就被发射出去了。用弩作战可以“杀人百步之外”,使敌人“不知其所道至”。弩分为用手臂发射的“臂张”和用脚踏发射的“蹶张”。魏国当时有“十二石之弩”,可以拉动十二石的重量。弩机的制作已经相当精密,《吕氏春秋·察微》说“弩机差以米则不发”,可见对其精准度的要求之高。至战国末年,发明了“连弩”,《墨子·备高临篇》有“连弩之车”的记载。

  除了弩以外,战国还出现了一些其他武器。湖北曾乙侯墓出土的一种带刺圆球形的刺杀武器,柄长达3米,战国以前未见此种兵器。戈是春秋战国的主要兵器之一,系在木柄的部分叫做“戈胡”。西周时的戈胡很短,上面只有一孔。春秋初有了胡略长而有两孔的戈,到了战国,发展为长胡三孔的戈,使得戈更牢固地捆在柄上。舟战工具钩拒和攻城工具云梯是公输班的发明,也是这一时期的新武器。在进攻武器进步的同时,防御装备也在改进。皮甲仍然是防护刀剑的重要手段,铁胄和铁甲的出现增加了将士们性命的保险系数。燕下都出土过一件由89片铁甲片编缀而成的战国后期铁胄。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战争,由于武器的进步和军队人数的剧增,以及各国经济、政治、人口和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异于春秋时期的面貌,是社会变革的一种表现方式。

  ()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