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章《战国策》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却觉得名是实的宾位,不愿意为了追逐虚名而入仕。这正与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不谋而合。庄子借许由之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生不过大梦一场,再伟大的功名也不可能永垂不朽,无论伟大还是渺小,高贵还是卑贱,都最终只能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所以追求浮名还不如好好地享受当下。

  在庄子的笔下,世间万物,无论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都能成为他思想和精神的载体。《秋水》中,河伯一开始以为天下之美都在自己这里,后来,看到大海之后望洋兴叹,明白了自己的狭隘和无知。由此引申到人身上,庄子认为孔子的知识也有限,伯夷的仁义也不足。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将神话寓言结合在一起,既充满了趣味,又非常有教育意义,同时也充分显示了庄子卓越的语言能力。他的寓言深深影响了后世很多的诗人、作家。

  谈到历史散文,人们马上会想到《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的代表,属国别体史书,又名《国策》。《战国策》主要记载了发生战国时期各国擅长游说的谋士身上的故事。

  作为一本史书,《战国策》可谓文采斐然。即便与以文采而著称的《左传》相比也毫不逊色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甚至更胜一筹。无论在叙事上还是在说理上,《战国策》经常运用夸张、排比的手法,呈现出一派酣畅淋漓的气势。而且这本书里,语言不仅用来说理,也用来以情来打动人。例如里面的名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记载了合纵派的代表人物苏秦游说秦惠王的故事。整个故事非常简单,但是在语言上却辞藻华丽,感情真挚,大气磅礴。

  除了文采上极具特点外,《战国策》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也非常有特点。它对人物的刻画比一般史书更加具体细致。《左传》中对人物的描写,大都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简单的形态。而《战国策》会通过很多的侧面去描写一个人。例如在《冯谖客孟尝君》中描写冯谖的时候,一开始描绘他倚柱弹剑,初步刻画出他故弄玄虚的一面,明明有意索求更高的报酬,却又不愿直说。接着讲述了“焚毁债券”、“复命”、“为孟尝君谋相位”、“请求孟尝君建立宗庙”等一系列情节,将这位恃才自傲但是又确实非常有胆识、善谋略的策士的风采描绘得淋漓尽致。

  另外,《战国策》里面的谋士在游说各君主的时候,也经常引用一些非常生动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都能在里面找到,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狡兔三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亡羊补牢”,等等。

  《战国策》除了体现出了战国时代思想的活跃之外,在语言艺术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后来很多史书都受到它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在描述人物形象的方面就借鉴了它的很多描述方法。

  战国时代的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之所以这一的时期文学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实很大一方面是得益于当时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无论哪个时代,只有社会风气开化,人们的思想才能活跃,文化才能获得快速、长足的发展。

  ()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