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2章 诺奖的评议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下也不太适应。

  近卫昭雪看李谕感兴趣,立刻跟进道:“刷牙是非常有效的口腔清洁方式,对牙龈也有好处。”

  李谕说:“有点意思,今晚我就试试。”

  二十世纪初,普通人的牙齿健康问题其实很严峻,尤其是西方。这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关系很大。

  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前线士兵的每把枪都要装至少1发弹药。这时,士兵们必须用牙齿撕下包住火药和子弹的坚固包装纸。然而,许多即将成为士兵的年轻人,却没有撕碎这张纸所需的三对整齐牙齿!

  在北军服役的少数牙科医生对士兵们的牙齿状况感到绝望。

  即便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招募兵役志愿者的美军仍然面临着与南北战争时相同的问题:一些看起来健康的志愿者因为缺乏吃军队较硬的干粮所需的三对健康牙齿而被取消资格。

  从后世人的角度看,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当时人们的牙齿状况确实不太好。

  有历史学家说过:“为了能咬东西,必须要有6颗牙齿,但百年前的很多人连这个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

  近卫昭雪看李谕对牙膏的兴趣很大,心中非常高兴。她当然知道牙齿健康对人体多么重要,有道是病从口入,口腔医学本来就是重中之重。

  李谕当天晚上就准备用这个牙膏刷刷牙。

  虽然这支牙刷看起来很一般,不过总好过漱口。

  但刚涂上牙膏,刷了刷就感觉非常不舒服。

  因为这时候牙膏的原料明显很落后,李谕翻到牙膏表面的说明书,上面介绍牙膏是用白垩土、肥皂和各种液体混合制成。

  难怪使用后有油腻的感觉,令人很不爽。

  李谕顿时有点丧失刷牙的动力,实在是产品太失败了!

  第二天,吃早饭时近卫昭雪找到李谕,问道:“有没有用那支奥地利产的牙膏?”

  李谕说:“并不好用,它的改进空间实在太大了,我甚至睡觉时就想好了如何改进,有时间还可以出个专利。”

  近卫昭雪纳闷道:“它已经是最新的产品了,你莫非还能造出来比奥地利产牙膏更好的?”

  李谕想了想:“很简单,有空你再去买几支回来,趁着虞和钦还在,应该能搞出成果。”

  近卫昭雪问道:“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李谕笑道:“不过是个小小的工艺改进罢了,没什么大不了。”

  近卫昭雪只得照做,从洋行又买回几支牙膏。

  李谕随即拿着牙膏找到虞和钦,“又有新任务了。”

  虞和钦擅长试验,但理论基础目前还很弱,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书本上已经做过无数遍的试验。如果没有目标,他不太知道该做什么创新。

  虞和钦晓得李谕大脑堪称怪物,只要是他提出的任务,肯定是造新玩意,而且在他眼里,化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能造出来前所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