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6章 塞曼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对物质光谱的影响。也不算什么新课题,早在30多年前法拉第就研究过,但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

  如今实验仪器有了进步,彼得·塞曼就想再试一次,结果真的发现了钠元素光谱在磁场中分裂成两条的现象。

  当年的一个星期六,就在荷兰皇家科学院对这项实验发现做了报告。

  结果仅仅过了两天,星期一的时候,洛伦兹就把彼得·塞曼叫了过去,从理论上给他解释了为什么钠元素的光谱会在磁场中分裂。

  所以满打满算,洛伦兹在这件事情上只花了两天工夫,而且还是周末。

  至于洛伦兹的解释,依旧是从经典力学出发,并且只能解释一分为二的现象。如果分裂数变多,依然无法解释。

  因为这是经典物理学的局限,光谱更多分裂数的情况,需要用电子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化来解释,对1896年的洛伦兹来说,无疑是强人所难。

  换句话说,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为此颁发,但压根没有解决塞曼效应。

  不过洛伦兹毕竟是大神,因为对塞曼现象的研究,让他早于汤姆逊得到了电子的荷质比,并且做了预言,存在一种非常小的微粒。

  后来汤姆逊发现电子后,果然和他的计算对上了。

  还可以看出来了,彼得·塞曼其实完全是沾了洛伦兹的光——作为助手一起获奖。

  洛伦兹在这一点上做得比后来一些人真的强太多了,境界实在是高!

  彼得·塞曼虽然物理直觉方面比起大神们差了不少,不过人还是很谦逊的,他对李谕说:“洛伦兹教授经常提起您,上个周末他邀请了昂内斯教授与范德瓦尔斯教授一起用餐,期间几乎一直在讨论你的各项理论成果。当然,也包括那本星战小说。”

  洛伦兹、昂内斯、范德瓦尔斯,就是大名鼎鼎的荷兰诺奖三剑客。

  “能让三位教授惦记在下,实在荣幸之至。”李谕说道。

  彼得·塞曼随即发出了邀请:“昂内斯教授与范德瓦尔斯教授在看过您的一些实验报告后,对您在理论之外的实验能力同样深表欣赏,如果您能亲身去一趟阿姆斯特丹,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柏林到阿姆斯特丹的距离并不远,李谕欣然接受:“承蒙邀请,我会赴约。”

  彼得·塞曼很高兴:“等您获得了诺奖,再邀请恐怕就没这么容易了。”

  李谕笑道:“那我也不敢驳回几位的请求。”

  对面加起来好歹是四个诺奖,阵容太华丽。

  彼得·塞曼立刻说:“回国后我就会通知几位教授,给您发去正式的邀请函!”

  ——

  滑了一天雪,傍晚李谕才同爱因斯坦动身回家。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维恩问彼得·塞曼:“与李谕院士一起的那个年轻人是谁?”

  彼得·塞曼摇了摇头:“我不认识。他们看起来年龄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