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六章 购画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示弱,尤其不会让德国人的速胜计划得逞。”

  李谕心想,原来你们啥都知道。

  一战不是骤然打响,萨拉热窝只是个导火索而已,真实原因就是大家都想打,而且已经备战多年。

  早在1906年,德军统帅施里芬就制定了施里芬计划,简单说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借道比利时,在六周之内攻克法国;趁着这段时间俄国无法集结兵力,消灭法国后再把大军调到东边。

  这么做很好理解:因为德国的后勤供应不了两百万兵力长期作战,大军三个月就可以吃光政府全部预算,六个月打光所有的战略储备。

  因此闪电战是德国唯一的出路。

  不过各位更要关注的是,施里芬计划在欧洲不是秘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德国的最大敌人法国早就有所提防。

  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耻辱性地割让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后,法国就失去了孚日山脉这道天然屏障,不得不斥巨资修建混凝土防线,包括四座坚固的要塞:贝尔福、厄比纳尔、图勒和凡尔登。

  但就像后来二战的马其诺防线一样,意义不是抵挡德军,而是逼着德国绕行北边。

  德法边境的北部是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三个低地国家,它们对英国的战略地位很重要,一直被英国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动这三国就是动英国。

  所以法国就是放着这条路让德国走,从而逼得英国下场。

  当然比利时也不傻,不能任由别人把自己当牺牲品,于是也修了坚固的要塞,比如着名的列日要塞。

  李谕随口提醒道:“将军是否考虑购置各种无线电设备,不仅仅我这一家的。”

  加利埃尼说:“自然如此,我们会购进市面上所有型号的无线电设备,包括德国的产品。”

  只能说加利埃尼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历史上确实如此,一战时期法军在通信领域有一点小小的优势。

  不过这点优势不足以改变法军在理念上的巨大劣势。

  法军的战术理念之落后得令人发指,竟然认为精神的作用超过装备,对战争起决定性作用。

  由于对拿破仑的崇拜,法军保留了大量旧时代的战争传统,比如颜色鲜艳的红蓝制服、军乐队、冷兵器化的骑兵,还有密集冲锋。

  唯独没有考虑重机枪和火炮的作用,简直就是送死战术。

  而大量出现的伤员导致法军不断征兵,在短短几年中就葬送了一代青年。

  加利埃尼倒是挺喜欢新鲜事物,甚至还组建了由600辆出租车组成的运输队,负责往前线拉人。

  但法军的高层不是很统一,加利埃尼曾经与霞飞竞争法军总司令,不过由于年老多病,加利埃尼输给了霞飞。

  一战打响,加利埃尼被重新启用时,他与霞飞仍旧有非常多的矛盾。

  李谕反正不掺和军政上的事,他们要买就买,自己只当作民用商品售卖。而且以一战的情况看,技术上的一点优势不会形成决定性的胜势。

  德国的技术确实强,但法国英国也没弱太多,而且英国还能利用海军优势封锁德国的进出口,相比较而言,协约国的胜面不小。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