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七章 遗世独立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老哥不知咋回事,经常陷入拮据,要靠别人接济度日,在民国文人中并不多见,况且他成名那么早。

  李谕道:“好说,辜先生要多少?”

  辜鸿铭借钱一点都不绕弯,理直气壮道:“1326大洋。”

  李谕笑道:“还有零有整。”

  “那是当然,多一个子也用不着!”辜鸿铭说。

  对李谕来说这就是小钱,痛快答应下来:“今天我就让赵谦给先生送过去。”

  辜鸿铭掏出一张纸:“欠条我已经打好。”

  见李谕没有想接的意思,他接着说:“借钱还钱,天经地义。先生放心,明年我的书在欧洲出版,绝对会收到一大笔稿费,还你这点钱易如反掌。”

  辜鸿铭提到的书便是《中国人的精神》,李谕于是拿起那张欠条,说:“辜先生的书法越发精进了。”

  辜鸿铭说:“在北京城,我可不敢说书法好。”

  李谕问:“对了,记得此前袁大总统向五国银行团借款,曾请您做翻译,您当时开口就要6000银元做酬劳,难道没有给?”

  “6000?我只是随口一说,最终连600都没给到!”辜鸿铭无奈道,“我现在算是看明白了,所谓银行家,就是晴天千方百计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

  据说他的这句话收到过英国编纂的词典中。

  李谕笑道:“应该叫资本家。”

  辜鸿铭说:“说起来德国的几本书好像特别喜欢用‘资本家’这个词汇。”

  两人在校园中走着时,一群举着孔教会旗帜的学生从他们身边走过。

  目前的北大还没迎来蔡元培的改革,仍旧透着许多旧时代的气息,有很多过去的旧知识分子,这些人对康有为的孔教会相当支持。

  几天前康有为又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的文章,引起了一阵漩涡。

  辜鸿铭作为一个典型的维护传统文化的人,都看不下去:“康南海想得真美,自己没弄明白儒家,却搞出一个‘孔教’,简直如同五十年前的不伦不类的‘拜上帝教’!”

  李谕一直反感这件事,但短时间内没什么办法,回道:“民国初年,内务部就发文明明白白说了,‘中国向无国教,又值今日科学昌明时代,自不能翻然退化,反采政教合一之制,以教会之仪式为国家之仪式’。现在康南海突然鼓动一大批人,要他们加入孔教,根本没把律法放在眼里。”

  “我多少了解,”辜鸿铭冷哼道,“他们也曾想让我加入,笑掉大牙!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康南海政治手段不多,就想用精神手段。孔教形式上超然于一般的政党,要是大量议员加入,真会随了他愿。可惜他就是不明白,这个世界上比他聪明的人多了去,怎么会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李谕说:“关键现在袁大总统也不支持孔教定为国教,两人本来在理念上有所不合。”

  “疏才兄弟说对了,”辜鸿铭说,“康南海想立虚君,最佳人选自然是宣统皇帝还有曲阜的衍圣公,压根没把总统放心上。”

  其实到了后来,很多遗老遗少也不太喜欢康有为,觉得他对清廷不忠。这位老哥活得真是相当“不得人心”了。

  来到教学楼后,辜鸿铭抱拳说:“咱们先行别过,我要去上个英文课。欠款会尽快还上。”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