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三章祸兮?福兮?---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希特勒结束会谈,已经是下午5时,按德特里斯上校安排,徐远山只能第二天才能返回杜塞尔多夫。

  吃过晚饭后,德特里斯上校弄来一辆梅赛德斯奔驰170v军用小车,看着眼前这辆非常有时代感又制造精美的小车,徐远山想到后世传说德国二战惨败的另一个教训:制造精良但数量不足,不仅坦克就连汽车的车辆也是远远不足,强大的德军还有一部分是靠骡马运输,归根结底还是德国资源的缺乏。

  徐远山乘坐德特里斯上校驾驶的军用小车绕街道到处看看,这时的德国柏林,街道宽敞,高楼林立,不过街道行人并不多。

  徐远山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机会再来柏林,眼前这座有430万人的大都市看上去经济非常繁荣,平民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几年后整个城市就全变成废墟。

  9日上午,徐远山乘火车离开柏林直接回到杜塞尔多夫的海边基地,林东财见到徐远山安全回来,直接带上几个人雇一艘船把徐远山从现代时空带来的商品拉到英国销售。

  后面徐远山携带超过一万五千吨的武器弹药、机床设备回中国就与林东财无关了。

  而徐远山把带来的天然橡胶和其它稀有金属给德特里斯上校移交,按照徐远山与德国情报局的约定,将在基地旁边建立一座可装下超过二十万人的营地安置犹太人工人和家属。

  至于如何建设营地和把犹太人运过来,那是德国人的事情,徐远山不会去管,按说好的,等犹太工人基本到齐后他再带自己人接管。

  徐远山与德国成功进行“资源换工人”谈判,资源数量并不足以影响整个德国军备,但对德国一些犹太人命运算是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徐远山之所以觉得谈判成功性很高,是当时纳粹既有的犹太人政策:把犹太人赶出欧洲,全部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不过该政策也受到纳粹中的高官质疑,认为一个强大的犹太人的巴勒斯坦,一定会成为德国的敌人,……这也是后来二战中德国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原因。

  现在还没有爆发二战,不可能发生大规模屠杀犹太人事情,那么没收犹太人财产并肢解犹太人群体,特别是来自东方的龙帮需要部分犹太人当苦力,算是目前德国执行犹太人政策最优解了。

  关于换人,说徐远山没有私心那也是假的,否则中国还有更多百姓等着去救呢。

  他最初换人的想法,就是解决中国缺少技术工人问题为目的,他能够从国外或现代时空弄回来大量机床,但工人就无法解决,土共目前军工产量不足,不是原材料也不是机器设备,关键是缺少技术工人。

  既然德国有权选择稀缺资源来交换,徐远山当然能提出先要的犹太工人,必须是德国兵工厂的犹太人工程师、技术员和熟练工人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