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章 此间乐,不思蜀也_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化六年,朝鲜深受女真之祸,恰逢王师清剿女真之际,上书献地,将平安道,安宁道献大明,巡抚祥,武阳候受之,京师亦受之……

  大明在放弃交趾布政史司的二十年后,又增添了一块新的土地,而大明也将在这块土地上,开始积累他们的管理经验。

  这种经验很重要,朱见深对女真人的改土归流就是有此想法,而在收拢朝鲜的两块土地后,也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女真人这个祸端。

  这种镇压的经验主要是由军队积累的。

  想那交趾布政史司就是因为占领之后的管理不够彻底,在所占二十余年中,不断有人叛乱,大明不断的投入大军镇压。

  军队伤亡之大,财政负担极重,作为大后方的云南百姓苦不堪言。

  而大明从安南得到的东西却少的可怜。

  长期的入不敷出,在仁宗皇帝时期,便已经萌发了撤军的打算,可仁宗在位时间较短,还未真正的推行,便就驾崩了。

  而宣德皇帝在位的时候,也曾想过扭转态势,可是却鞭长莫及,在安南的战事并不顺遂。

  张辅曾向朱瞻基请出征之令,但却被朱瞻基给拒绝了。

  也就是在遭受到一场场战事的失败后,朱瞻基已经决定放弃安南,再启用张辅前去,毫无意义。

  夏元吉,张辅等重臣主张不能放弃,三杨等重臣却觉得应该当断即断,不要让国力再白白损耗。

  两方的官员都没有错。

  三杨认为大明在安南推行的那一套体系是有问题的,现在安南反抗越来越猛,若是不及时撤离,明军将会陷入苦战之中,为了百姓考量,为了大明考量,他们没有错。

  而夏元吉,张辅等重臣却主张,占领安南便能辐射周边,让西南无忧,而花费银两百万,先后动用二十余万大军,若是撤军之后,这些投入就血本无归了,战死在异国他乡的士兵鲜血也白流了,他们的主张也没有错。

  最终朱瞻基还是采用了三杨的主张撤军,撤销交趾布政史司。

  这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但对于后世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错误。

  安南自汉唐脱离中央王朝的管控后,已有五百余年的时间处于自立的状态,若是大明能够在安南统治超过百年,一方面能够收拢安南民心,让他们对中枢朝廷有向心力归属感,即便在后世有了叛乱,也有理由出兵。

  后人也能有有据可查,有史可辩,越n自古以来都是汉族的世居之地,操作性高。

  而对于朝鲜献给的两块土地亦是如此。

  只要国书在,即便大明不存在了,那两块土地也是大汉民族的…………

  跟随国书说来的还有徐有贞献给朱见深的礼物,却一直都在内阁值班房中,是徐有贞从首阳君那里收到的那块翡翠,也不知是于谦有意为之,还是国事繁忙,导致忘了,这块翡翠于谦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