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求道_修仙从成为转生者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

  在秋天时,洪波涌起,百川灌河,映的大河壮丽无比。

  此时,大河中的河伯便以为自己收取了天地间的所有美景,他十分得意,顺着水流向东而去,及至海边,朝东方望去,那大海的无边壮阔却令他震撼无比。

  河伯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憬然有悟,在海神面前很不好意思,于是便对海神反省自己的自大,认为自己太狂妄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那只不过是在阐述一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思想而已。但是,接下来海神对河伯所说的话,却是蕴藏着“求道”大智慧的道理。

  海神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是受到了空间的限制;

  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是受到了时间的限制;

  而孤陋寡闻的乡曲之士之所以不能闻道,则是受到了“自己”的限制。

  世界上的每一个存在,都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而这些“天地”,便是阻碍求道的限制。

  如果仅仅满足于在天地中生存,那么,即便是所谓的“大道”就摆在那人的面前,那人听了、看了,并且觉得正确无比,但也仍然仅限于此而已。

  就好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善的渴望与向往,但真正能去行善的人又有几个呢?很多情况下出现的冷漠,并非是真正的冷漠,往往只是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顾虑和限制在左右罢了。

  再正确,与其的所在的“天地”没有联系,那么他就很难去做得到。

  这也就是“知易行难”的本质。

  如今的苏叶,便是如此。

  他虽然已初生道心,明悟了造化的重要。但这仅仅只是“知道”。

  他身在天倾池中,这是受到了空间的限制;

  他拥有着未来无限的轮回,因此忽略了眼前的岁月,这是时间的限制;

  他习惯了身为鱼的身份,而无法真正以平等的心态面对老者与其四个弟子。这,便是他自身的限制。

  而求道,本质上,便是不断地跳出自己所在的“天地”,而不是知道了就算了,仅仅知道便不去做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去看到更广阔的“造化”。

  老子有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当然了。在《庄子·秋水》的后半部分,海神也言道,大海并非是最大的,与天地相比,其极为渺小。而天地,也未必是最大的。天地之外,还有另一方天地。

  “道”,并不是某一个终点,而是追寻的过程,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

  而理解了这些的“心”,便是“道心”。

  苏叶恍然大悟。

  他看向那满天的阴霾,此刻,整个宇宙似乎都宣泄着无限的苍凉和愁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