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9章 变数终端_穿越成为失落文明的监护AI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中规模最小的。

  至于最后一个阶段的“编年者”,就是一种和尤特人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状态。

  这个阶段的“编年者”一改以往的作风,开始大规模在星河扩张,将影响力延伸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大量帮助其他文明,无论是星际文明还是土著文明。

  而在这个过程中,尤特人发现这片星河似乎是可以超越光速的,只不过到了他们这个时代遗失了。

  从一点残留的记录中可以得知,“编年者”在这个阶段和其他星际文明创造了一片灿烂的星河,与尤特所处的这种四十五万年找不到一个文明的“黑暗时代”截然不同。

  在这之后,“编年者”就进入了“记录”的时代。

  尤特人发现最多的“编年者”遗迹是“档案馆”,这种记录了文明兴衰的建筑物在这一阶段的“编年者”中尤其多,可以说尤特人完全是从那些被记录在案的文明档案中了解的“编年者”。

  ——因为只有这些档案才是保存得最完整的。

  “编年者”文明并不关注自身的保存,但是却极为重视这些“历史的记录”,这似乎是他们在经历了多次变革之后为自身设置的“终极目标”。

  这也是他们“编年者”名字的由来。

  最后一个阶段的“编年者”文明,在尤特人的预估中至少存在了六百万年,这段时间内的所有星河事件,无论巨细都被记录在了“档案馆”中。

  而大至文明整体的进程,小到一个普通人的日常,只要是“编年者”能够搜集到的信息,都是“档案馆”记录内容的一员。

  这就是“编年者”一直在做的,保存这些或许并不那么重要的历史。

  但是修史者著史,却没有为修史者修史的人。

  “编年者”修史的进程最终中断在了一个名为“天行帝国”的文明上,尤特人所找到的档案中,最后一个记录的文明就是“天行帝国”。

  一切记录都到此为止,“编年者”似乎就这样突然灭亡了,没有任何的预兆,也找不到任何的原因,只留下一片“他国的历史”。

  “编年者”最终没能为自己编纂一部史书,而是成为了其他文明中的“历史”。

  尤特人也在此之后,定下了跨越“天堑”的决心。

  这条宇宙鸿沟在曾经“编年者”的历史中是不存在的,尤特人认为“天堑”的对面一定有着“编年者”神秘消亡的原因。

  之后的故事,就是尤特人继续钻研冬眠技术,试图用纯粹的身体机能去跨过那份距离。

  而他们所整理的那些资料,则成为了“编年者”的历史,于今日为李文渊所知。

  但是这件事还并没有到此结束,检索了一遍记录之后李文渊并没有在数据库中找到名为“天行帝国”的文明。

  现在的“下三旋臂”基本都被他探索完了,却仍然没有“天行帝国”的影子,这种情况要么说明“天行帝国”已经灭亡,而现有的“下三旋臂”文明没有一个发现过他们的遗迹。

  要么……就是那个文明在“天堑”的另一端。

  李文渊觉得他可能已经大概猜到“编年者”消亡的原因了,而证据多半就在“天堑”的彼岸,为此他需要跨越这份距离。

  不过在这之前,他要为“编年者”记录一份档案,他从“编年者”的身上看到了某种精神,也看到了某群人的影子。

  那是“编年者”还不叫这个名字时候的事。

  尤特人是如何认定“编年者”是一个“智械文明”的呢?那些风格迥异的遗迹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方面,还是“编年者”曾经的名字。

  那串尤特人总结的记录中,“编年者”自身最初的“识别代码”,是叫做——变数终端。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