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40 章 *姜烟望着雨幕后郁郁……_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是热风。可若是秋冬感染,便是寒风。人本身就是自然中的一类。树会春夏生长,秋冬枯败。大雁也会南迁。人的身体也一样。”

  董奉捧着一卷《伤寒杂病论》出来:“这样的观点,这本医书的撰写人也是如此认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那时我不知张仲景是何人,但被这本书惊为天人。奈何这书……”董奉叹气。

  这卷《伤寒杂病论》到他手中时,已经残破,许多内容都模糊不清了。

  “所以,您是因为如此才信奉道教?”姜烟觉得很有意思。

  中医博大精深,也让现代许多人质疑的便有这些原因。

  张仲景尽管从小是学习儒家思想,可在医术上却吸收了不少道家精华。

  将人分为阴阳内外。

  有些人内虚外阳,有些人则是反过来的。

  甚至有些人上半身是阳,下半身是阴。

  中医奥妙,这才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董奉在两千年前曾经看到过张仲景的医书,而此时道教萌芽,他会为此信奉也不是不可能。

  比起张仲景的长沙之行,华佗还曾当过曹操的大夫。

  董奉的人生其实相比之下更为平凡。

  不是每天都会有人来找他看病。

  但董奉每天都会扛着锄头去田间门种地,腰上别着一卷竹简,准备待会儿歇息的时候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时遇见刮风下雨,董奉就在屋内泡一壶茶,看看典籍,撰写自己的行医手稿。

  像是一个脱离了凡尘俗世的仙人,隐居在庐山之下。

  姜烟这几日跟着董奉一起的,甚至几次都有要跟着羽化登仙的感觉。

  坐在蒲团听着外面雨声。

  雨滴打在小屋不远处的杏林上,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姜烟睁开眼睛,突然笑起来。

  “姑娘在笑什么?”董奉整理衣摆,问姜烟。

  姜烟轻笑着干脆全身放松,坐在蒲团上笑道:“是想起了我那个世界对您的一些记载。”

  在三国那些人到现代的那天晚上,姜烟就好奇的搜索过“建安三神医”的部分资料。

  张仲景和华佗都有相关事情作为记载。

  可论道董奉的时候,大多都像民间门传说之类的故事。

  姜烟把自己的发现说了之后,董奉也捋着胡须哈哈笑起来。

  面对着外面淋漓细雨,只说:“那也挺好,至少两千年后的人都知晓,我可是学过道的。”

  时隔两千年还能记载自己的兴趣爱好,董奉实在觉得这种感觉奇妙。

  又说:“况且,我一直都不认为我是神医。”

  去往现代,董奉觉得自己可以见到张仲景和华佗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至于自己竟然能够与这两位并列,董奉是非常震惊的。

  “我不过是做了一个大夫应该做的事情。那些百姓为我种杏,不过是与我的一场交易。我不想做那些分文不取的圣人。”董奉指着自己的肚子,笑得坦然:“我亦是个普通人,也有五脏庙要祭。喝风饮露我活不下去的。我想,那些百姓也应当更希望我活着。”

  大夫也是要活着的。

  难道就因为是大夫,所以道德标准就一定要比别人高吗?

  “种下这一棵棵杏树,来年我有杏子,他们也能得到好的诊治,何乐而不为呢?”

  姜烟望着雨幕后郁郁葱葱的杏树,上面隐约可见点点嫩黄色的杏子藏在树叶之间门,她重复道:“是啊,何乐而不为呢?”:,,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