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9章 2000万港币的“吕志和奖”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2000万港币的“吕志和奖”

  一直坐在前排的常书鸿老先生,看着窗外扶了扶自己的眼镜。

  目前,七十多岁的常老,仍兼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所长一职。

  望着远处神奇的景象,老先生开玩笑的说道:

  “敦煌的僧人把它叫作佛光,自古以来想见它一面的人不计其数。

  但,大多都没能如愿,很多信徒为此宁愿忍受艰苦在敦煌待上三、四个月。”

  沈从文和常所长是老熟人,一听这话连忙笑道:“这么说,我们还是有点运气的了!”

  “确实,刚来第一天就见到了奇观,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一行人久久望着窗外,都在为眼前的自然景象所震撼。

  江山也不例外,上辈子可没少来敦煌,别说金光,连彩虹都没见到一架。

  直到这时,他才明白乐尊为什么一见此光就决定在敦煌扎下了。

  自然界里,就是有某种景象令看见它的人,在震撼的同时又能格外的宁静。

  然后开始升华,直到献出一生。

  但,这一类的情况实属少数。

  比如,这几辆车里的同志,看过叹过就了了。

  肯定是不会在这扎下凿洞的。

  除了……刚刚那位常书鸿先生。

  自打见到了属于他的人生“金光”,便义无反顾的从法国奔回了祖国的大西北。

  坐在后排的江山,静静看着前面和沈从文有说有笑的常书鸿。

  “知道什么叫惺惺相惜吗?”身旁的黄永钰,注意到了小江的目光:“他俩就是。”

  “你不惜?”

  “我没他们惨。”

  “呵呵,”江山笑了:“他很惨吗?看着还行。”

  “你知道个屁,”黄永钰低声道:“不过啊,千金难买我乐意,你瞧他俩笑得多欢。”

  1935年的秋天,正在巴黎留学的常书鸿,像往常一样沿着塞纳河边散步。

  这是他多年的习惯,然而这次的情况却和以往不太一样。

  当他走进一家旧书摊时,命运之神将一本相册送到了他眼前。

  常书鸿翻开这本《敦煌石窟图录》时,彻底看呆了。

  里里外外没有一个汉字的图册,却布满了来自东方的照片。

  看见敦煌千佛洞壁画的瞬间,常书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敦煌石窟图录》总共刊登了三百多幅壁画的照片。

  巧夺天工的笔触,气魄雄伟的构图。

  虽说只是黑白照片,但仍令眼前人久久抽不回魂。

  远赴国外求学的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国家竟有如此高水平的艺术基地。

  然而,他又不得不信。

  伯希和在相册的序言中清清楚楚的标明:相册中的作品,拍摄于1907年的中国敦煌石窟。

  书摊老板一见常书鸿的模样,试探着问了一句:“你是哪里人?”

  “中国人。”

  “中国人?这本画册不就是在你们国家拍得嘛?你还看得这么惊讶?”

  “不瞒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