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4章 第二百一十二 令人着迷的宣传手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4章第二百一十二令人着迷的宣传手段

  国内最早的影视植入广告居然出现在1979年,这明显和江山记忆中的时间点出现了偏差。

  在江山的印象里,国内最早是在1992年才出现广告植入的影视作品。

  一部大型室内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不仅捧红了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明星。

  还令剧中每集必见的“百龙矿泉壶”名声大振。

  随着电视剧的一度热播,百龙矿泉壶的订单滚滚而来。

  那时候,国内影视界尚无植入式广告这一概念,是《编辑部的故事》点燃了广告植入的导火索。

  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功夫》告诉了大家,广告和影片是可以和谐共处的。

  说到这,不得不佩服周星驰的艺术敛财手段。

  该影片中,先后出现了十多处广告,如此频繁的广告植入却不会让观众感到反感。

  可口可乐、大龙凤酒店、哥伦比亚娱乐中心、京都念慈庵、奇华饼家、兴白花油……每一个广告都与影片合理相结合。

  不但没觉得多余,反而让电影院里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哦,那个年代的广告牌原来是这样的。”

  “当年的念慈庵是这模样的外包装呀!”

  与周星驰相比,冯小刚的手法就比较直率了。

  影片《一声叹息》中,傅彪把张国立和刘蓓送到了三亚的总统套房。临走时还悄声说了句:“打电话用吉通卡。”

  早在贺岁档三部曲开始时,冯小刚就已经开始尝试在电影中植入广告。

  第一次与华谊合作的《没完没了》中,中银就为该片投入大量的资金赞助。

  到了《手机》,仅一个摩托罗拉就赞助了700万元,《天下无贼》的植入广告更是高达4000万元。

  之后,为了弥补《一九四二》的票房失利,冯导赶紧拍摄了贺岁片《私人订制》,在其中植入了多达19个广告,平均每5分钟就会出现一次。

  仅这份收入,就超过了8000万元。

  以冯岛向来的观点来看,能将广告天衣无缝地融入影片,就是对导演最大的考验:

  “你们不应该问影片中有多少植入广告,而应该问哪些植入广告融合得好。”

  说归说,做归做。

  谁都晓得出现在《私人订制》中的广告还是比较生硬的。

  广告植入,变成了广告直入。

  但,甭管口碑怎么样?人家过7亿的票房,还是非常实在的。

  发展到最后,只要一见到冯导的作品,很多观众居然开始以瞧出植入广告为一乐了。

  特别是《私人订制》里面的几段经典对白:

  我想挑战一下我的软肋。

  我可以不收,但他们不能不送。

  再熬上几年,荷尔蒙彻底不分泌了,也就踏实了。

  十亿你都捐了,为什么不舍得捐一部车?因为我真的有一部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