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8章 江山转动的命运齿轮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8章江山转动的命运齿轮

  1979年,由于廖公对《少林寺》的样片很不满意,于是下令重新拍摄。

  到了1980年初,依照香江导演对影视剧主题曲的重视程度。

  新接任拍摄任务的张鑫炎导演,来燕京了。

  他这次想见的人,就是日后为电视剧《红楼梦》编写全部13首配乐的作曲家王立平。

  好巧不巧,王立平此刻正与王洁实、谢莉斯,坐在前往浦江的列车上。

  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参加浦江的《新星音乐会》。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意大利已经当《末代皇帝》买走了。

  启功笑着切回了话题:“半尺兄之所以有半尺的雅号,完全是因为他的眼力太过了得,通常来讲一副字画只要打开半尺,他就能断明真假。”

  电影《周恩来》,肯定不会给他拍……

  其实启功也是一样:“这也是我们合得来的原因。”

  他和他的两位世孙同事不同,出生于祖传的商贾之家。

  听得胡院和马院,只觉得眼前是一片传奇人物。

  咸丰是在承德山庄的“烟波致爽殿”闭得眼,这场戏就去“烟波致爽殿”拍。

  但早在1980年就写好的剧本,却一直推迟到了1982年十月才得以开机。

  整个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全体为剧组开放。

  没办法,只能去求高层相助。

  要说文化部给李翰祥准备的资源,真是前无来者、后也无来者。

  北方雪花飘飘,南方寒风啸啸。

  在缠着朱家溍学习了好些时日后,不但得到了其权威的指点,还抱回了一大堆史料。

  镀金回归后,李翰祥推翻了之前的《慈禧传》单本。

  “这也分情况,”徐邦达也有这样的时候:“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或与其他专家有分歧时,就得下力气了。”

  但仅仅只是这样,还称不上空前绝后。

  1980年,当李翰祥兴冲冲的拿着几个题材,交给文化部的领导时。

  圆明园没了怎么办,花60多万仿一个。

  同治登基时的玉玺、九龙曲柄盖、铺的文物地毯……

  而此时,另一位香江导演正在一位朋友的陪同下,慢悠悠的走向北大医院。

  首先,电影的选材就是个问题。

  在业内,也就浦江博物馆的馆长谢稚柳可以与之论剑。

  为的,就是那富贵泼天的服化道,及御赐拍摄地。

  如此这般之后,徐半尺终于评上了宗师级的鉴定职称。

  一波心潮澎湃后,李翰祥决定在内地拍摄一部电影。

  一番绞尽脑汁后,李翰祥决定重操旧业,干脆还是拍清宫戏得了。

  尤其是这位刚进门的老同志,哪怕是穿了身灰色的粗布棉袄,也遮不住一身的道骨仙风。

  不过这一会,他们依然是各过各的、没有交集。

  有一回我和他一块去伯驹兄家串门,桌上的一卷画我刚展开一寸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