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9章 增持_重生之创业巨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同心,共赴未来吧。

  “总督”等人离开,曲黎去了羊城南沙基地,羊城官府把火箭制造列为重点项目,想要扶持起整个产业链。不过卫星互联网项目似乎并非不可或缺,有关部门政策不明确,还涉及敏感的电信行业,所以只能靠曲黎自己努力。

  那曲黎呢,他当然认为星河动力才是根本,卫星互联网只有辅助作用,只不过以后荣耀、时光聚美、前程几何都能用到,所以推动事情发展还得靠这三家公司共同努力。

  星河动力成立这5年,虽然主要负责人都是曲黎决定的,但一年到头真的很少见,即使是上次发射失败,他对公司管理制度和流程上做了调整,出发点同样不是为了折腾人。

  没有市场营销人员,人事行政财务管理等能省就省,信息支持方面有比较精干的团队,还有大量数学家,物理学家加盟。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比较容易,关键是人情社会,怎么保持对团队成员的严要求才最重要。

  所以他选择了小团队作战模式,每一个团队上限是10人,但分成三个级别,一般团队也就6个人,其次8个人。然后就是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环境,树立一个大的目标,比如超过SpaceX这个神一般的对手。

  另外就是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团队成员数量固定,但任期有限,比如一年换一次,三年全换掉,小团队,扁平化管理加上流动的管理层,这是曲黎在星河动力做的管理革新。

  不过即使如此,星河动力的员工数量都在膨胀中,他们成立了北上广长安蓉城五个研发中心,员工数量超过600人,一年光人力成本就超过一亿,比起开发出猎鹰九的SpaceX,要有更充足的资金和更多的工程师,还有先进的管理制度,灵活的资源调配能力,包括国内外最优秀的生产力。

  不管是荣耀的智能制造还是前程几何的超级工厂,在全球都是少有的,在行业内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只不过国内相信的人不多。

  当然,这不代表火箭制造能力就能超过SpaceX,智能手机和汽车都属于大规模工业化产业,火箭,飞机属于高精尖行业,性质不一样。

  相信长期主义的曲黎,在星河动力从基础材料开始,到各种高精尖加工设备,为此还投资了华中数控这种做机床的。哪里有短板就攻克哪个难关,高端数控机床不销售全功能版本,那就突破这个卡脖子的领域。

  曲黎在星河动力对未来展现了强大的信心,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曲黎都倾尽全力支持星河动力了,你们要是不努力,不主动996,对得起他的付出吗?

  在羊城一个多月,大学都开学了,曲黎还是没有等到前程几何股票企稳反弹,市值反而下跌到1300多亿,只好宣布大股东,也就是他会在公开市场增持股票。前程几何的管理层和员工同样可以买,限制不多。

  曲黎在国内的钱交给张伊文打理,比如这些年总共买了1500万的贵州茅台股票,后来两次分红送股,大约有1800万股,占比不到1.5%,而中华联合的持股比例接近5%,现在茅台股价涨到500元左右,已经价值90亿,赚了60亿,分红送给张伊文当奶粉钱,抵押出几十亿问题不大。

  之后一个月,曲黎在公开市场操作,耗资15亿买下前程几何略多于1%的股票,让他的持股比例超过10%,贷款利息用分红给。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