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九章 背黑锅的觉悟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出了南北榜案。

  有一句老话,南方出相,北方出将,看上去合情合理,南方人善学,而北方人勇武。

  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个理想化的观念而已。

  其实,在宋朝以前,帝王将相几乎都出自北方,南方人入朝为官受到了诸多的限制,这既有当时南方经济不发达的因素,更与人们的地域观念有关。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对地域观念特别重视,据他在宰相堂曾经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并将此言刻在了政事堂的石碑上,告诫后世子孙。

  纵观历史,无论南宋还是北宋都是崇北抑南,选才多取北方,故南方士大夫沉郁者多。

  如今大明的科举中,南方进士力压北方进士,犹其集中江南一带,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朝中存在几派相互争斗,这样皇权才能更稳,倘若出现一个巨无霸的派系出来,那么无疑对君权形成挑战。

  洪熙帝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故而早就在想对策,他虽然是天子但是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在科举中南北分录,否则定会引发南方官员和南方士子的不满。

  所以洪熙帝需要一个人来做这件事情,身为近臣的李云天无疑是最佳人选:

  首先,他的身份合适,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代表了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其次,他的官职也合适,是御史,是朝廷的言官;

  再者,他的年轻更合适,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最后,他的品级合适,正六品的官,不值得朝堂之上的那些大员动手,自然就有下面的人反对,这无形中这项提议的阻力就了很多,例如最先反对李云天的就是正四品的沈宏。

  除了李云天这个马前卒外,洪熙帝还跟杨士奇和骞义、夏原吉等人打了招呼,届时与李云天相互呼应,那么那些南方的官员也就无可奈何了。

  原本洪熙帝认为南方官员的反对会很强烈,事情会很棘手,不过李云天口才了得,反击沈宏的言论有理、有据、有情,一番唇枪舌剑后竟然使得沈宏哑口无言,也令那些南方官员无法辩驳。

  因此,在杨士奇和骞义、夏原吉的推动下,这件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毕竟,朝堂上的那些大员在官场上混了这么久这眼色还是有的,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看出来洪熙帝赞同此事,要是反对的话就是拂了圣意。

  况且他们也不过李云天,要知道翰林院的庶吉士可不是白来了,哪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再加上一张厉害的嘴皮子,又有皇帝撑腰,那岂不是逮谁灭谁,谁也不想取触这个霉头。

  于是乎,李云天被南方的士子记恨,而洪熙帝得了圣明的名声,作为臣下当然要有给皇帝背黑锅的觉悟,自然了,回报也会相当得丰厚。

  不过,在李云天看来,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