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章 兀良哈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致兴和守御千户所废弃。

  与蒙古鞑靼部和瓦剌部不同,兀良哈部蒙古人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明建文元靖难之役爆发,永乐帝借助兀良哈蒙古人的支持击败了镇守大宁卫的宁王朱权,以平分天下为由诱使宁王加入了靖难大军。

  后来,永乐帝又向兀良哈部借用000名精骑兵作为靖难军的精锐。

  建文四年永乐帝登基后为了酬谢从战有功的兀良哈蒙古人,决定把大宁卫封赏给他们,同时还封三卫首领以都督、指挥、千户和百户等职;决定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兀良哈蒙古人和明朝进行交易活动。

  不过,永乐皇帝承诺并没有完全兑现,大明后来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允许兀良哈蒙古人南迁到大宁地区驻牧。

  兀良哈的蒙古各部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联合了鞑靼阿速特部首领阿鲁台联兵进攻大明。

  于是,永乐帝为了平定边患在14-144年连续三年亲征,曾率领军队深入屈裂儿河流域打击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部蒙古人,使他们受到极其惨重的伤亡。

  兀良哈部蒙古人并未放弃大宁地区,因此继续与大明进行缠斗,等永乐帝退兵后挥师南下进入滦河流域驻牧,对大宁卫虎视眈眈。

  后来,鞑靼科尔沁部在阿岱汗和阿鲁台太师统率下迁入了嫩江流域,全力支持兀良哈部向南推进夺取大宁地区。

  趁着这次鞑靼和瓦剌对大明发动的进攻,兀良哈部蒙古人终于进入了大宁城,可以再明朝长城边外驻牧。

  截止宣德八年九月,兀良哈三卫在长城外的驻牧地分布为:朵颜部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泰宁部自锦州、义州历广宁卫至辽河;福余部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

  自此,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均属兀良哈人的地盘。

  不过,虽然兀良哈三卫与大明就大宁地区摩擦不断,但自从他们接受了明太祖的封赏之后已经开始逐渐融入大明。

  明太祖规定兀良哈三卫每年两贡,每次各五百人,由喜峰口出入,贡物有马、驼等物,永乐初年永乐帝还在辽东开东原和广宁(今辽宁北镇)等地设立马市,与三卫市易马匹,双方交流逐渐增多。

  因此,尽管兀良哈三卫时而寇掠大明辽东地区边镇,但通关全局来看他们能服从明朝的管辖。

  而正是由于兀良哈三卫的屏捍,自三卫设立起至嘉靖年间的一百五六十年中,平滦诸州未遭蒙古侵扰之祸。

  由于要阻止山海关的明军出关,因此兀良哈三卫的首领悉数进驻大宁城。

  兀良哈三卫中以泰宁卫的实力最强,福余卫其次,朵颜卫最弱。

  得知阿鲁台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大宁城,泰宁卫指挥使阿扎施里感到有些意外,连忙召来了福余卫指挥使海撒男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