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六章 针感_中医何志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针感

  何志华略微思索后开口道:“应该是有办法的,不过还要看到患者才能知晓!患者做过取栓手术吗?”

  “做过取栓手术了,但是后遗症还有,明你有时间吧,跟我一起去看看?”唐明笑着开口道。

  “也好!明也没事!”何志华点零头道。

  “那行,明吃过早饭后我们一起过去!”唐明顿时笑着开口道。

  随后何志华又和唐明闲聊了几句后,才回到了会议室。

  何志华来到台上之后,开口道:“我们现在来行针手法中的辅助手法!在我们中医的临床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六种,分别是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和震颤法!”

  “其中循法是指在针刺前或针刺后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的方法。”

  “循法具有催气、行气、解除滞针、减轻患者精神紧张四个方面的作用,是我们在临床上运用较多的一种辅助手法。”

  “在使用循法之前,首先要确定腧穴所在的经脉及其循行路线,然后用拇指指腹,或第二、三、四指并拢后用三指的指腹,沿腧穴所属经脉的循行路线或穴位的上下左右进行循按或拍叩。可以反复操作,以穴周肌肉得以放松或出现针感或循经感传为度。”

  “第二种弹法是指在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使用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进针后要刺入一定深度,随后以拇指与食指相交呈环状,食指指甲缘轻抵拇指指腹,然后将食指指甲面对准针柄或针尾,轻轻弹叩,使针体微微震颤即可。”

  “弹叩的时候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引起弯针、滞针甚至将针弹出。弹叩次数也不宜过多,一般7-10次即可。”

  “第三种是刮法,刮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在刮动的时候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刮动频率要匀速,医者的指甲要修理平整、光滑,不宜过长或过短。”

  “第四种是摇法,摇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摇法分为两种,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不过这其中直立针身而摇采用的是直刺进针,卧倒针身而摇采用的是斜刺或平刺进针。两者切不可混淆!”

  “第五种是飞法,飞法是指针刺后不得气者,用刺手拇、食指夹持针柄,轻微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飞法宜在肌肉丰厚处的腧穴施术,捻放时要手指灵活,力度要均匀一致,忌用力过猛,否则易致滞针。”

  “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