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五章 神农本草经_中医何志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神农本草经

  何志华的并不是假话,他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么,是治病救人之法,无论是方剂还是本草都还差很多,特别是在选药配伍上,何志华知道自己还差得远!

  而要想在选药配伍上有所突破,那么就需要了解更多的本草知识,而这可不是简单的而已。

  要想真正的了解本草的效用,就需要对每一种本草进行品尝,从而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了解。

  何志华不是那种以为拿着药材的检验报告觉得自己就了解了本草性能的医生,他想要真正的去了解每一种药材的性能,而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但是在何志华看来,这样做是值得的,毕竟在系统学习室里,他可以提升各种经验,唯有本草需要以现实中以目前的药材为纲,毕竟在系统学习室中可不会出现和现实中一样的药草。

  “好了,不这些了,今下午门诊的时候你可得陪我一起!”刘斌笑着对何志华开口道。

  “行啊,刘哥,这一星期我都陪你,行了吧!”何志华笑着开口道。

  “行,你子可不能再放我鸽子了。”刘斌顿时高心开口道。

  别人也许不相信何志华的医术,但是刘斌却是清楚的,何志华的医术很高,特别是在诊断方面,从开始到现在没有一个患者诊断失误的,就是在治疗方案上还有些欠缺罢了。

  吃过午饭后,何志华拿起一本全新的神农本草经看了起来。

  《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取“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之意。

  《神农本草经》不仅进行了对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365种药物按照上、症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而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在《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苋;“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神农本草经》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药物理论,由挫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构架。此部分内容主要见于序录部分,相当于全书总论,虽然文字并不长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