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今岁故人来(1)_十二年,故人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瘟疫只会比他说得更严重,毕竟他人在法国巴黎,还不是重灾区。

  从沈奚沈奚给市政府申请过许多次,要在中国最大的上海和广州码头进行防疫措施,那些官僚完全不理会。也对,国民总理一年能换几次的世道,是没有人会管这些。

  但政客怎么会懂大型疫情的危害?

  她只能尽力想办法了,幸好跨洋而来的游轮本就不多……

  “来了!”最年轻的女护士按耐不住,仿佛随时要报国一般的热血上涌。

  很快,这批人按照事先商量的,分开来在几个方位。

  码头上准备接货、卸货的工人们都奇怪地看着这些医生。十六铺历来是青帮地盘,有大的异动都有人盯着,这批医生来的突然,衣着干净,白色口罩外露出的目光也肃穆,猜测是某个患病的政要在这趟船上,也就没胆量来打扰了。

  很快,游轮开始放旅客下船。

  沈奚一马当先,用娴熟的英文询问着西装革履的先生们,是否船上有大范围的流感?是否有人因为热,或是流感而病危。为了让自己让人信服,她摘下口罩,保持着最友好的微笑。绅士们见到她是一位女士,多半会驻足,耐心地回答她的问题。

  她边问,边催促离自己最近的男医生:“快,上船去,找船医询问情况。”

  忙乱中,她的白帽子掉在了地上,来不及捡,最后还是一位华裔的先生替她捡了,还给她:“小姐,你的帽子。”

  “谢谢你,”沈奚接了帽子,“先生,请问你有流感症状吗?或者你同一层、同一舱的旅客有感冒烧,传染给身边人的吗?”

  那位先生微笑问她:“我是从美国俄亥俄州过来的,你所说的可是突然爆的疫病?”

  “对,对,是。”

  这位先生显然知道这被媒体压下的疫病:“就我所知,船上没有这样的病人。”

  “谢谢你先生,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大家都很幸运。”

  沈奚感激笑着,又去拦下一个人。

  那位先生提着皮箱子,笑着摘下自己的帽子,对着沈奚的背影微颔,也是在“致谢”她的仁心。他复戴上帽子,见有人举着张白纸,上头写着一个姓氏和俄亥俄州。

  他笑着对接应的人颔:“你好,我就是他。”他指纸。

  沈奚刚拦到一位英国人,听到身后有人说:“三爷等许久了,先生快请。”

  她的心大力一抽,猛回。

  旅客们像涨潮的水,向码头外奔涌而去,帽檐下的一张张脸全是陌生的。哪里来的三爷,哪里来的仆从,这里是外滩码头,是上海的法租界,并不是北京城的前门火车站……

  直到沈奚面前的英国人失去耐心,匆匆离去,沈奚才回了魂。

  她再次把口罩蒙上半张脸,在同事的询问目光中,遮掩自己的失态。

  码头的旅客散尽后,沈奚又和船医详细谈了十分钟,确信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