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百六十九章 激励族侄_寒门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当做之事,便在此时做,不拖延明日。”

  “此地当做之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章衡道:“此身此时此地……”

  章越道:“方才在樊楼时斋长问我如今该如何办?我见斋长意气消沉,故不能答之,如今方可答之。”

  章衡方才明白章越故意带自己至太学射圃习射的缘故,这一番章越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章衡深吸一口气,犹豫许久然后向章越道:“昔浦城令陈述古可是度之老师吗?”

  章越没料到章衡为何突然提及陈襄?

  说来章衡与陈襄似全没有交集。

  章衡道:“当初令师在浦城设县学,唯才是举从寒门之中收录县学生,当时我在昼锦堂族学。有一日令师看了我的文章,便召我至县学,问我要不要拜入他的门下?”

  章越讶异还有这事?自己从未听老师说过啊。

  不过看章衡这个样子,似当初没有看上啊。

  没错,章衡肯定没有看上。昼锦堂是章氏族学,请了章友直来教导,各方面来说肯定好于县学。

  当初章惇不是欲从县学入章氏族学还不得吗?

  春秋魏晋以来,读书这件事最讲究的是家学渊源,好似武林秘笈般不轻易外传的。

  一般人拿到书就算认字也不会读,因为不会断句。似私塾那般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教起,然后四书五经循序渐进,这方法是针对资质比较一般,没什么名师教导的学生,放低了门槛让人进来读书都能学到点东西。

  春秋时的士大夫教小朋友读的第一本书便是易经……

  现代人即便高三大圆满,就算加上注释,易经读得也是一头浆糊啊。

  至于县学那是什么?

  那是范仲淹庆历兴学后才大力提倡的。

  在士家子弟眼底,连家学族学都没有的人也配称作士?也配称作读书人?

  然后章越听章衡说起情由。

  章衡当时虽拜入陈襄门下,但对县学不以为然,甚至去也没去几趟。章衡中了状元后,与陈襄来往也很少。

  比章越,孙觉,林希简直差太多了,甚至章越都不知道章衡也曾拜在陈襄门下过,章衡也从没和自己提到过。

  章越看章衡这样子心道,你这样问题有点大啊。

  但章衡肯放下士家子弟的自尊心,还是难能可贵。

  什么孤臣不孤臣的,章衡当初以为只要能得到皇帝赏识便够了,但如今明白仕途上没有一个领路人,那也是寸步难行。

  章越答允了之后,又向章衡问道:“你如今对三司条例司议立新法如何看?”

  如今三司条例司有两项新法正在讨论之中。

  一条是免役法,这是从治平四年讨论到如今的,经韩绛,章越提议又进入了流程,如今天子已是下诏让发运使,转运使,三司判使,副使以上官员尽言役法利弊。

  一条是科举改革,王安石欲废除诗赋这从唐朝开始默认的科举方法,改为以经义,策论取士。

  这条也不新鲜,是范仲淹,欧阳修开始,便一直强调压制科举中诗赋的地位,加重策论文章分量。

  这条官家已经打算下诏让三馆以上官员上疏言事。

  其余的新法还没揭开盖子,但仅这两条朝堂上已是吵得不可开交。

  章越对章衡道:“你择事上疏,务必以言辞打动官家!”

  要知道神宗朝的一条终南捷径,便是就上疏赞同新法。

  Ps1:此话出自卡夫卡,下面一句出自谁的给忘了。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