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七百八十六章 浅攻的抉择_寒门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四千米以上,而露骨山以东则只有两千多米。

  换句话说,第一道阶梯与第二道阶梯大致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以当时宋朝的国力而言,要跨越这里非常困难。

  而以熙河的形势而论,熙州河州在山内,也就是第二道阶梯范围。

  而岷州,桃州,叠州,宕州在露骨山以东,也就是第一道与第二道阶梯交界之间。

  “似山内有湟水谷地,黄河谷地,桃河谷地都是可以适合我军屯垦的。”

  “至于南山和西山(接近第一层阶梯了)之西,却不适合农耕,以羁縻之策治之即可。”

  王中正一听章越所言就明白,简直是反掌观纹有没有。

  旁人听半天讲不清道不明的话,章越一说就明白。

  有人说大宋国土虽大,但却没有一寸可以丢的,必须寸土必争。

  也有人则说似秦州以西的土地,必须全部让给蕃部。

  这两等说法都是太绝对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耕民族受限制于补给线的问题,推进到第一道与第二道阶梯之间就差不多,下面的地方在国力不够的情况下,暂以羁縻之策治之就是。

  但位于第二道阶梯上则当应取尽取了。

  “所以熙州河州必须取!而山外的岷州,桃州,叠州,宕州则当能取尽取。”王中正轻易得出这个结论。

  山内熙河,河州地势较低,且四通八达,易于受攻击,所以要守熙河必须山河完固才行。

  好比自古守长江者必须先守淮河的道理是一样的。

  岷州,桃州,叠州,宕州扼守来往孔道,就是类似长江淮河的作用。

  章越道:“坊使明鉴,正是如此。熙州河州地广人众,可以自成一国,我若不取迟早为夏国所取,岷州,桃州,叠州,宕州则为外势,若不能守,则熙河没有一日安寝,这一点当初王子纯在平戎策上早已说过了。”

  王中正对熙宁元年时王韶所上的平戎策,自是耳熟能详。

  王中正当即诵至:“夏人比年攻青唐,不能克,万一克之,必并兵南向……断古渭之境,尽服南山生羌,西筑武胜(熙州),遣兵时掠桃,河,则陇,蜀诸郡当尽惊扰……”

  王中正对于王韶的平戎策倒背如流,显然也是颇为知兵。

  章越道:“坊使所言极是,这平戎策上的‘尽服南山生羌’,就是董毡手下鸡朴冷和青宜结鬼章二人统帅……”

  王中正恍然。

  宋朝将羌人分为生羌和熟羌。

  似赵忠,包顺,奚起等人便是熟羌,与汉人长久打交道,并且跟随宋军出征。

  至于生羌就是不服王化的。

  至于南山诸羌,说的就是岷州,桃州,叠州,宕州四州的羌人,首领就是鸡朴冷和鬼章。

  但更厉害的却是王韶,而王韶在熙宁元年似乎就预料到今天战局。

  西夏要攻宋必须收复南山生羌,反而过来宋朝收复青唐,收复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