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800章 有超能力也不能膨胀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愈发不可收拾。所以本金是绝对不能提前兑现的。

  但是,毕竟这些东西本质上还是进货凭证,利息只是附着在进货凭证上的。如果连利息都完全不允许兑现、放弃提前进货权的话,那也不利于民间相信‘越早年份买的钞引越值钱’这个信念。

  这样吧,今年发售的时候,我们允许民间商人拿章武三年的钞引,来‘换购’章武四年的新钞引,并且还他百分之十的利息,面额不变。

  这样的话,他如果觉得‘未来进货不需要用章武三年的,哪怕章武四年也够优先了,不怕进不到井盐、钢铁’,那就可以拿了百分之十的利息先走人,回点本,朝廷来去自由嘛。

  如果他不选择拿现金利息,那也可以多给他一成数量的章武四年新钞引,也就是去年的十引换今年的十一引。”

  刘巴听了李素从他给的多个备选方案里,折衷拼凑出来的新路线后,也是眼前微微一亮,暗忖丞相这个法子确实老辣。

  之前拿着多年期钞引的富商们,其实最担心的,就是当钞引被存了多年后、真的拿来进货时,其实会亏损很多利息,相当于是拿了多年的利息来换一个“物资短缺状态下的优先提货权”。

  比如一张章武三年的盐引,一直留到章武八年才用,才拿去进货井盐,这里面已经过去五年了,按说盐引都产生五成的利息了。

  但是,只要你是真的用于进货,章武三年的盐引其实并不会给买家利息优惠,它只是“比章武四年的盐引更优先提货”,要三年引的进货者都买完了才轮到四年引的持有者。

  这等于是利用了市场的无形之手,让商人之间狗咬狗、竞价溢价来争夺进货权,最后实际的付出,比理论上的盐引价还高,政府白白多赚了利息。

  而人总是厌恶竞争的,总有人不希望在互相争斗中付出高额溢价,这时候如果给他们一个退出残酷竞争的机制,那么他们在进场时的心理负担就会小很多。

  李素和刘巴现在设计的这套有限退出机制就不错,虽然还是不能直接提前承兑债券本金,要到年限才行。但至少可以把利息兑出来,然后逐年放弃提货优先权。

  这样商人就不担心冲动买多了之后将来亏。

  比如五年后的哪一天,要是某个商人发现自己手头还有章武三年的盐引没用完,而同行拿出来的至少是章武五年的盐引了。

  他用三年的盐引进货,碾压浪费太大,那还不如提前换成章武四年的,一样有优先权,还多拿回百分之十利息。

  而且,这种允许提息的钞引,事实上还承认了“复利”,只不过要多一番操作,你每一年都得重新买。

  刘巴也不愧是当世经济奇才,他听了李素说的“允许前一年的钞引按照一点一倍折换下一年的”时,立刻就意识到,这会导致早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