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2章 放榜(第2更求订阅)_大唐发明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月二十五是个好日子。

  不是因为今日是什么重要节日,而是因为今日是科举放榜的日子。

  因为是各科分开考试,进士科的成绩最先出来,所以放榜的也是进士科。

  天没大亮,无数士子就围在宫门外等待着放榜。

  因为五姓七望此前利用蝗灾的事情做文章,加上有秦墨劝说,李二下定决心,利用科举来招收人才,拜托世家门阀对朝廷的影响力,所以这次中举的比例很高。

  进士科三百。

  明经科三百。

  明算科三百。

  明法科一百。

  全部加起来,能够中举的人数足足有一千人之多。进士科和明经科是最重要的,明算能够招收这么多人,就在于李二看到的银行的重要作用。

  民部精通算学的人才被借用了之后,算学的人才大为紧缺。

  来参加科举的人数有多少?

  据孔颖达的统计,只有人,此次科举并没有设限,任何人都可以参加。

  但是因为时间太过急促,只有关中附近的士子来得及参加,而且读书人不多,所以人数不多,否则人数会更多。

  三千人参加科举,中举一千人,这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对于有些士子同时考几科的情况,如果同时中举,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科,其他的士子进行递补。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行递补的,成绩必须达到及格线才行。

  申时。

  孔颖达手持榜单,从宫门走出。

  “来了,来了。”

  士子们沸腾了。

  “张兄学问精深,此次必定高中无疑。”

  “哪里?哪里?天下卧虎藏龙,不敢说必中。”

  “张兄谦虚了,某学问不精,进士科和明经科是没指问了,不过明算科倒是可以争上一争。”

  榜下士子议论纷纷。

  军士隔开一段距离,让孔颖达张贴榜单。

  这些粗活本不应有孔颖达来做,但这是贞观年间的第一次科举,他还是亲力亲为。

  张贴几张榜单,不废个什么劲。

  片刻的功夫,榜单就张(b)贴好。

  孔颖达离开之后,士子们一拥而上,跑到榜单下面来围观。

  这时候还没有以后的有差人专门向中举的士子报喜这项业务,中举的士子要自己拿着自己的户籍证明去礼部报道。

  “中了!中了。”

  “落榜了。”

  中举的士子自然欢呼雀跃,没有中举的的士子自然是神情沮丧。

  进士科的前三名霍然是马周,尉迟宝琳和尉迟宝琪。

  马周高中榜首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与他有接触过的人都深知其才华横溢,倒是没有什么意外。

  反倒是尉迟二傻能够分居二三让无数人大跌眼镜。

  “科举前三竟然是中科院之人。”

  “中科院人考试全部中举。”

  随着中举名单的公布,这个事情也在发酵,中科院可谓是名声大燥。

  许多没有将孩子送进中科院的权贵纷纷捶胸顿足,发誓明年一定要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