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3章 时代的亏欠者_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顶岗教师】这么个群体么?”

  嗯?

  杨铸听到这个很有些历史味道的名词,一下子有些发懵。

  ……………………

  “顶岗教师”又叫“代课老师”,更早以前则被称为“民办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编制的老师。

  从这个角度来讲,把他们称为“临时教师”也没有什么不妥。

  后世的人或许对于这个群体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和认知;

  但是,这么说吧……

  在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内卷到一定程度,大学生支教还没有流行起来之前,这些顶岗教师才是华夏农村教育里真正的基石,也是大山深处的一面旗帜;可以说,华夏有超过70%的80-90后,在小学阶段以及部分中学阶段,其实都是都是他们带出来的。

  只不过,后世网络媒体上对于这些群体的侧面评价却并没有多么正面和积极——经常有人拿“学历低”、“教学水平差”、“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之类的言辞来调侃这些顶岗老师;激进一点的,甚至用“误人子弟”之类的形容词来对他们进行攻击。

  从事实上来讲,这些顶岗老师的学历也的确不高。

  出身于50/60/70年代的他们,在高考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甚至还没有回复高考的那个年代,学历最高的就是个高中毕业生而已——事实上,这些老师里面的主流学历是初中,甚至不少地方出现了“小学毕业生教小学”的情况。

  然而……

  后世的人却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想,在那个大学生极度稀缺的年代,又有多少“天之骄子”肯钻进大山深处,与贫穷与蚊虫共度数十年,为的只是教一票子动不动被自家父母拉去放牛割草,每周平均上课时间不足20课时的小学生?

  后世如果谈起张桂梅先生,那自然是无不翘起大拇指,为这位病魔缠身数十年,但依旧把每一分用来治病的钱和所有心血倾注于华坪女子中学的国士为之折服;

  但事实上,真正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并且忠实执行着“教育兴国”政策的中流砥柱,其实还是这些顶岗老师——况且,这些人里,不乏诸多令人潸然泪下的感人事迹。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位每月拿出所有工资,徒步数十公里给学生买面粉,为此落下浑身疾病的中年男老师?

  又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位不顾家人反对,拿着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依旧死守在那所仅有1名学生的小学里,每周仍然坚持亲手升旗的老校长?

  除此之外,为了接学生去上课,被家长拿着棒子追着打,却依旧“死不悔改”的临时教师;

  为了能让家长同意让自家女儿去上学,每天下课后主动去人家家里做家务的临时教师;

  为了能让学生能保持状态上课,自己掏钱给学生买衣服、买食物、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