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4章 均衡_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的华夏对于各种专家和学者的崇拜和迷信已经到了一个巅峰(事实上,这种现象也跟那时候的广告公司/咨询公司非常会自我包装有莫大关系);

  而发源于欧美世界的专业咨询公司,凭借着张口闭口的种种理论,在国内大多数企业负责人眼里,更是人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因此,在西方崇拜和“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心理下,不仅仅是杨进,国内几乎95%的企业负责人都不认为自家的管理者和那些专业咨询公司的“大师”们是同一个维度的生物。

  基于这样的心理,杨进直接找上了那家国内非常有名的咨询公司,在数番沟通后,开始了自己“消融计划”的第一步——先借“专家”的嘴,否定林雄的战略计划,然后通过1-2年的时间,采用“理论”+“实操”双重否定的办法,逐步把林雄彻底拉下神坛。

  事实上,这招非常有用,随着那位“沈老师”的慷慨陈词,今天与会的大多数高管心里已经在置疑林雄当初的水果种植基地计划是否是一步臭棋了——就算是林雄当场反驳,双方各执一词,诸位高管心里依然会倾向于相信“专业人士”。

  如果“沈老师”的话真的被希望集团诸多高管所认可,那么杨进的目的至少达到了一半——一个在战略思维上有严重缺陷的人,是没有资格成为希望集团真正的掌舵者的。

  至于以后嘛……

  等到民生事业部的那些人真的把市场深耕计划执行好了,向其他人证明了“希望集团没有林雄也完全可以”,届时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把林雄冷藏起来,然后功成身退。

  只不过,杨进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了,结果中途林可染直接把万清猗CALL了过来。

  要知道,目前铸投商贸不但是希望集团的“衣食父母”,其自身在营销界的地位更远远不是一家所谓的知名咨询公司可以比拟——早在2000年,铸投商贸的O2O模式就已经成功吸引了欧美互联网行业、金融界的目光,国内外的经济学界更是将其作为经典案例来研究,并且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各种案例教材上。

  而事实证明,就算是“专业人士”,也是有生态位的差距的——被视为“实战派”的万清猗现了漏洞后,仅仅轻轻几句话,便使得“沈老师”乖乖认怂,一众高管更是从心里全程否定了这位咨询专家方案里的所有内容,并且隐约猜出了点什么。

  而林可染之所以一反常态地露出阑珊之色,其实更多的只是觉得心累与不值罢了。

  与逐渐信奉丛林法则的华夏民企不同,在国有企业的体系内,“组织决定”这两个字大过天,任你能耐再大也没用——杨进一反常态地想要架空林雄的动作,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别看今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