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57章 舌锋(二)_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一天课都没上过,平日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拿些炭笔在废纸或者地上写写画画。”

  想起那对被耽误了的姐妹,温老说到此处,表情免不了一阵黯淡。

  花花同学有些失神:“怎么会这样……那个冯乔安作为一家之主,就忍心看到自己的妻儿过成这样?”

  见到花花同学语气中很有些愤懑,温老摇了摇头:“你错怪冯乔安了,其实那个远比真实年龄沧桑的瘦小汉子真的是个勤快人——他一人种了三亩地,还开了一亩黄,在全是悬崖峭壁的城口,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帮助,这真的是一个人的极限了;”

  “只不过城口的土地非常贫瘠,冯乔安也买不起化肥,所以一年忙到头,他打的粮食任然只够吃半年的——事实上,尽管他们一家人吃的已经够节约了,冯乔安农闲时也会砍柴或者烧炭挑到乡上或者县城里去卖,但一年中任然有两三个月的粮食缺口;因此,对于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他们来说,哪有资格把一双儿女送到学校里读书?”

  听到温老的解释,花花同学沉默了,瞥了瞥旁边表情依然平静的杨铸一眼,强打起精神来:“那么那个不会说话的人和愚人村又是怎么回事?”

  把杨铸反应纳入眼中的温老并没有任何气馁,对着于晓华微微一笑:“其实这两个故事都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龙田乡仓房村。”

  “仓房村是个面积不算大,但村民分布极为分散的村子,一共有6个村民小组,共计500多号人,在98年,区区12平方公里的面积,村干部去拜访最远的农户,路上一分钟都不耽误一个来回都要足足10个小时,如果要把每一户都走访到,最起码也要一个星期;”

  “而这里之所以被称作愚人村,其缘由是1989年一位名叫蒙明国的巴蜀日报记者在历经千辛万苦走访仓房村后,最终在报纸上刊登了《愚人村的悲哀》一文,随着这篇文章的慢慢传开,仓房村这才逐渐有了这个称号;”

  “举一个真人真事来说吧……当初仓房村二队有一位名叫李启安的村民,不会认字,连钞票上的数字都认不全,自然也不会算账;他老婆叫李春碧,机灵一些,所以家里面一般都是他老婆做主;”

  “有一天他要背着木炭去县城里卖,他老婆就事先把价钱交代好了——这一大堆炭,低于8元钱不能卖;”

  “于是乎,等到他费尽千辛万苦把这些炭背到县城里,别人问他这些炭九块五卖不卖,结果他说……八块五就拿走,九块五不卖!”

  “结果嘛……回来后自然被他那个老婆揪着耳朵骂了足足一天,这事也被其它村里面的人当成一个笑话,逐渐流传开来。”

  说到这,温老叹了口气:“其实这种情况在别的村固然可以当成笑话来讲,但在那时候的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