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头版头条_大刁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活就像一条时而奔腾不息时而平静如镜的河流,结束了波涛汹涌后,终归于平静。李云道二点一线的清闲生活并没能持续多久便被人打断了——距离李云道的假期还有三天的时候,《西湖日报》头版头条用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一篇轰动西湖政界的新闻人物报道,作者是西湖日报当家小花旦戴纪菲,文章的标题是《跳得了长江、斗得了悍匪、反得了恐——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民警察》。

  吴书联老爷子有阅报的好习惯,每天上午留半个小时的阅报时间,这么多年雷打不动。很入得了老爷子法眼的报纸不多,除了《新华日报》和《人民日报》外,老爷子顶多就看看当地的日报,所以报纸是老爷子推到李云道面前来的,用食指关节轻轻敲击着桌上的报纸:“简直就是在神话你这个公安副局长!”老爷子有些生气,因为他不太确定写这篇报道的人是善意还是恶意,经历动乱年代的老爷子太明白人与人之间的那点龌龊,那个年代他就曾目睹多少青年才俊被高高捧起,又被重重摔下。

  李云道将报纸上的内容大致浏览了一遍,微微皱眉:“倒也不算夸张,只是个别地方用词有些言过其实了。”他休假期间,华山曾发来一条微信,说是日报社戴纪菲拿着市委书记的上方宝剑来市局采访了,事实上李云道倒也不反感记者这个群体,相反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这群靠笔杆子吃饭的文人的确有其可取之处。但通读史书的他更清楚,中国文人的酸气是刻进骨子里的,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一旦发起狠来,一枝笔杆子有时候真的可以胜过千军万马,但有时候正是这枝笔杆子坏了事,带给社稷和百姓的伤害往往也是巨大的。

  将文章通篇扫了一眼,李云道便不得不佩服那位戴大记者搜集素材的能力,连他在姑苏市局抓了几名悍匪的阵年往事都被她挖了出来,更不用说在江宁市江北分局时的那些事情。文章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开篇便是对李云道拖着毒贩张凯钟上大坝跟恐怖份子谈判的描述,在这里并没有对大坝下的的几千公斤炸药直言不讳,而是用恐怖份子企图炸掉大坝这样的春秋笔法一笔带过,戴纪菲居然还用了心理描述,描述了李云道有一个刚刚出生不足半年的儿子,关键时刻惦记着家人但更惦记着白沙湖大坝外的几十万民众。

  看完文章,李云道也不得不承认,西湖日报这位当家花旦的文笔功底的确一流,如果这篇文章不是在写李云道自己,通篇读完一定令人特别感动。绿荷师姐送了一盘洗好的枇杷进来,看到那篇报道,只读了几小段便红了眼眶。李云道连忙将报纸抽了过来:“都是记者在胡编乱造,当不得真!”

  绿荷转身抹了抹眼角,柔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