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章 套路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

  至于说到其中特殊之处,倒不是在于这种露天临时性的促销方式。

  也不是在于姑娘们个个穿着出众,打扮漂亮,以可爱亲切的微笑来销售。

  甚至不在于桌上的那些商品是多么新颖有趣,在别处根本难以得见。

  那一切都是次要的。

  关键是还在于这些姑娘们销售商品的法子,完全是“杀”人于无形的。

  这两处露天销售点,比那些产品更醒目的,就是立在桌子旁一人多高的一个白底红字的大牌子。

  上面一眼可见,异常醒目的用英文写着,“买元,返元”。

  这行字的下面,又有一排小些的字额外注明,返还的元包括价值元小商品一件,以及当天的咖啡厅消费券3元。

  没的说啊,这分明是宁卫民这小子,又在用未来的套路,忽悠当前的人。

  敢情身为一名倒腾邮币卡的老手儿,宁卫民最懂得消费心理的本质,是追求性价比。

  而他擅长的,也就是用这样的搭售方式,让消费者产生虚假的物有所值感受。

  反而可以最大程度的搭售出更多商品。

  这其中的诀窍就在于以下几点:

  一,虚假优惠。

  宁卫民所谓的返还元的真实价值,其实连元都没有。

  所谓价值元小商品,不过就是街道工厂给他做的那些小挂件儿和草编昆虫。

  一件儿的制作成本也就一毛钱左右。

  即使是这些小物件制作相对精致,又放在了小小的锦盒里,也不过就让实际成本再增加了一毛钱而已。

  而咖啡厅本就是高消费场所,3块钱的消费券,仅能喝三瓶汽水而已。

  又或是买六杯廉价咖啡,或者用浓缩果汁勾兑的饮料。

  本质上来说,反而是宁卫民把顾客本来很可能不会买的东西,统统卖给了顾客。

  二,比价效应。

  宁卫民把最便宜的小件商品定位元,也是别有用心的。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宁卫民主打的商品价格都不便宜。

  价值一元成本的布老虎售价。

  那些三块钱成本的石雕烟灰缸,石狮子和门墩儿书挡定价都是元。

  十二元成本的十二寸的绢人定价48元,十四元成本的十四寸绢人定价64元。

  这都是数倍的利润啊。

  而当消费者发现连个最便宜的商品都要元后,对比之下就会觉得其他东西没那么贵了。

  这种现象有一个理论,叫做“价格锚点”。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个炮灰商品的高价(锚点其实就是炮灰),来欺骗消费者感知。

  让他们对实际想买的商品的产生出虚假的高性价比。

  三,埋伏陷阱。

  由于具体的商品价格无不是有心算计过的原因。

  顾客想正好购买商品是没可能的。

  如想达到这样的消费额度,最少也得买元的东西。

  而但凡拿到了咖啡厅优惠券的人,想必只要时间上不吃紧,也没有人愿意会白白浪费掉不去的。

  那么去了也许就不止消费三块钱了。

  超出券外的金额,自然就是收入。

  再说了,咖啡厅那里还有一张更加精心布置的桌子。

  在绫罗绸缎的铺陈下,在聚光灯的照明下,摆放的全是美院师生的精心之作。

  那些艺术性强有创意的东西更贵,最少都是百元起。

  但样式也非同一般,未必就不会打动某些人的心。

  这就是变相引流啊。

  要不怎么人人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啊?

  全在于算计。

  基本上有人愿意掏钱买,这亏就算是吃定了,怎么着,也不会划算。

  至于宁卫民为什么只用英文标注这样的优惠?

  那倒真是发乎一片纯良之心,并不是因为国人没钱而歧视。

  说白了,这么挣外国人的钱,宁卫民心里痛快,于他那算是能耐。

  可要这么坑同胞,他就有点不大好意思了。

  这不是想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误伤自己人嘛。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