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八章 龙之逆鳞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次枢密院议事,只论军事,不论国政。

  为了提振枢密院的地位,李晔特意把天心阁东边的门下内省整理出来,改为枢密院。

  天心阁的西面则是宏文馆、史馆,对面便是凌烟阁。

  经历了唐末的血雨腥风之后,凌烟阁早已倾颓。

  李晔连自己的寝宫都没心思修葺,更不会重修凌烟阁。

  一年之计在于春,国家大了,什么事情都要提前预算。

  包括唐军今年的动静。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战争也将会复苏。

  随着关中的崛起,天下风云越来越激荡,历史的进程也被加快。

  “朱温坐镇固始,曹、宋的援军在史河越聚越多,与此同时杨行密也尽起青壮,编练行军,看来是要殊死一搏。”薛广衡得到的消息最多,最先发言。

  “过去的大半年,梁军被江淮水军袭扰,始终无法突破霍邱与寿州,依末将之见,今年梁军也不会有进展,而此恰恰是我军进攻的最佳时期。”李筠道。

  “那是自然,末将所部铁骑,皆欲为国争功。”高行周最为兴奋。

  殿中周云翼与杨师厚却都沉默不语。

  李晔一看他们神色就知道他们心里有话要说,只不过碍着李筠与高行周的面子,才没有发言。

  “既然是军议,诸位畅所欲言,无须忌讳。”李晔目光落在杨师厚身上。

  这个时候杨师厚不能不说话了,冲李晔拱手,“梁、吴大战一时难分难解,朱温有国力优势,杨行密有水军优势,且淮南名将极多,以末将之见,我军不该向东,而应向南!”

  南面是蜀中!

  从地图上看,大唐疆域狭长八千里,亏得高原和草原同时衰落,喀喇汗、于阗、萨曼三方互相牵制,才让唐廷没有后顾之忧。

  但这种疆域的巨大隐患也是有目共睹的。

  无论是高原、草原或者西域随便一处崛起,唐廷处处受制。

  “不错,蜀中之人口、财赋皆是大唐应时之需!”高行周道。

  “然王建与陛下姻亲,且为盟友,我军向他动手,岂不是失信于天下?”李筠皱眉道。

  从时机和地缘上来说,此时唐廷的目光的确要放在蜀中。

  不过这么明显战略意图,王建早有防备,去年他忽然出兵,忠、万二州,蜀中细作也传来消息,剑门关也在加强防守。

  李晔手指轻轻敲击在软塌扶手上,不是他不想进取蜀中,而是难度太大,古往今来,蜀中的灭亡多是遇到庸主。

  很可惜王建绝不昏庸,至少现在并不昏庸。

  唐廷没有打他的借口。

  “云翼,你意下如何?”

  周云翼拱手道:“蜀中山川之险,我军即便能攻下,损耗必然非常大,而且一旦大唐对王建出手,马殷、钟传必心生芥蒂,若是转投朱温,荆南危矣,而且大战一起,旷日持久,倘若淮南有差池,我军鞭长莫及,所以末将以为得不偿失,不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