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一章 公主东去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前隋起,就有文武散阶制度。

  初唐时含金量极高,赐封的文武当之无愧,如秦琼左武卫大将军,尉迟恭右武侯大将军,苏定方左骁卫大将军等等。

  但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政治的需要,散阶越封越多,越封越大,泛滥成灾,安史之乱后,散阶不能满足需要,唐廷以王将封赏有功大将,如郭子仪汾阳郡王,仆固怀恩大宁郡王,李晟合川郡王,韦皋南康郡王,包括李振的曾祖李抱真,受封义阳郡王。

  到了唐末,武人藩镇割据,唐廷为了笼络武人,加检校三公,封同平章事,成了惯例,时人称之为使相。

  在使相面前,散官没有任何吸引力。

  武人们只要会折腾,造个恰到好处的反,唐廷至少封个使相,检校司空什么的,若是时机把握的好,封个郡王也不是什么难事。

  更有甚者,直接向唐廷讨要。

  李晔的军衔制度,属于新生事物,又脱离了政治,割除了散阶的弊病与繁琐,只以军事功绩评断,一目了然,也算是一个健康的晋升系统。

  在晋封淮南诸将的时候,李晔想把朱瑾、李承嗣、李神福晋升为上将军,以稳定淮南士民之心,却遭到张承业的反对。

  “刘知俊囊括鄂岳,喋血舒州,杨师厚攻克平淮,扫灭朱延寿,击退朱温,尚且为中将军,朱瑾、李承嗣、李神福不过降将,安能居于众将之上?若是晋封,诸将必有怨言。”

  李晔一拍脑袋,这明显是政治军事混杂了。

  政治的事,当以政治解之。

  “朕有意下嫁平原与杨渥如何?”杨渥今年十七,只有侍妾,淮南风雨骤变,还未来得及大婚。

  江南传檄而定,就说明杨氏还有一定的影响力。

  稳固杨渥,就是稳固江南,对江北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毕竟杨行密以仁厚著称于江淮,深得人心。

  虽然嘴上不说,但淮南诸将都在看着杨氏,淮南士民也一只眼睛看着。

  “此乃陛下家事,臣不便多言。”李晔回到长安之后,张承业便退居幕后,低调行事。

  “朕的家事也是国事,张公乃朕之家人,无需见外。”

  张承业满眼感动,拱拱手掩盖自己脸上的表情,“臣以为公主性情跳脱,犹若天女,杨渥乃庸人也,不是良配,若是强行联姻,日久必生不谐,陛下赎罪,此乃臣之浅见。”

  李晔觉得杨渥长得不错,一表人才,老杨家的基因还是不错的。

  但确如张承业所言,杨渥必定降不住平原。

  “算了,此事朕还是从长计议。”

  平原今年十六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大龄女生了。

  身为父亲,李晔自然关心她的婚事,跟德王一样,皇家子女,早就被人盯上了。

  就连草原上的契丹野人,也想癞蛤蟆吃天鹅肉。

  早一天定下婚事,也免得居心叵测之人惦记,当然,身为后世人,李晔最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