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八章 高屋建瓴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晔在长安城中望着西南方向。

  依稀记得历史上忽必烈灭大理,是从狄道城出发,在松州一分为二,西路军从高原大迂回,自旦当岭入云南境,遂至金沙江,东路军由忽必烈领军下茂州,过维州,深入黎州西昌,然后聚集在龙首关,一同攻打大理。

  西路军的将领好像叫什么兀哈,蒙古人名字跟吐蕃人一样怪,李晔没记住,行军路线大致记得,但只要知道这个思路就可以了。

  蒙古人从临州出发,而唐军从维州出发,至少节省了三分之一的路程。

  现在王建把目光投在东川,郑昶把精力丢失的国土上。

  绝不会想到高原上会有一支铁流滚滚而下。

  战略上,大唐已经占了优势。

  而此时的南诏,经受了高骈与王建的暴击之后,又遭郑昶篡国,早就不是昔日剑南盛国。

  被王建啃掉了一半国土,郑昶为了复仇,征发国内仅有的青壮,悉数上阵,勉强也才凑出三万大军,加上周围蛮族,总兵力都没超过五万,居然号称二十万大军。

  喊得震天响,却被蜀将王宗范一万兵力挡在大渡河,不得寸进。

  这种实力,杨师厚若是不能破其国,那就真对不起后世史书上的赫赫威名。

  攻南诏只是一个开始,最终的目的是以南诏为跳板,从南面攻入蜀中。

  原本李晔是想亲征的,却被张承业、李巨川极力劝阻,“陛下万金之躯,岂能深入荒蛮之地?国家大事全都系于一身,陛下中枢,淮南之事,何人能决?”

  这一去,纵横四千里,又是高原,又是崇山峻岭,只能作罢。

  会昌二年,朗达玛遇刺,贵族大臣分别挟持其二子,常年争权混战,吐蕃民不聊生,咸通十年,不堪忍受的奴隶们,爆发大起义,一鸟入林,白鸟飞从,嘉良州最为激烈,在韦阔希列登的带领下,攻入高原腹地。

  唐西川节度使高骈,合嗢末鲁耨月部及吐蕃降将尚延心部,趁机进驻嘉良地。

  嘉良州,即为后世之康定。

  此地为蜀中、南诏、吐蕃三方之咽喉要道,高骈之所以被称为名将,由此可以看出。

  大唐对南诏、吐蕃占据绝对优势,甚至不需要中枢输血,仅凭高骈和西川,就能经略高原与南诏。

  然而庞勋黄巢之乱,打断了这一切。

  嘉良地迅速嗢末化,逐渐转变为土豪,为了对付四面八方的敌人,土豪们结寨自守,训练青壮。

  摆在杨师厚面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进攻南诏,而是如何进入南诏。

  这些寨子并不友好,白天是兵民,晚上是土匪,别说外人来了,他们自己时常为了争水争地,还要打的尸横遍野。

  银枪效节都频频遭受袭扰。

  时不时的一阵冷箭,一阵落石,水源草地下毒,还未开战,就损失七十九人,战马中毒而死千余匹。

  死后尸体还被土人翻出,剖肉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