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五章 攻略南洋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发。

  综合眼下情况,李晔只能封地了。

  对大唐对华夏有功勋者,大唐绝不吝惜赏赐。

  李晔旋即册封王师范为诃陵郡王,爪哇之地归其所有。

  未来可依据唐人多寡许其建国。

  朝堂上没有任何反对声音,他们普遍对南洋不感兴趣,甚至对东瀛、昭明、昭宋的兴趣也不大。

  反倒是劝李晔偃兵息甲的奏表,这几年渐渐多起来。

  李晔一概置之不理。

  武力是大唐帝国的基石。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五代的匹夫安重荣的名言振聋发聩。

  晚唐之所以闹成这个局面,很大原因就是皇帝没有握住兵权。

  失去强大的武力,也许李晔这一代能安然渡过,但下一代呢?

  权力凭什么维系在老李家手中?

  地方上一定会出现挑战朝廷权威的势力。

  就连朝堂上,也会有人跃跃欲试。

  别看现在归化策顺风顺水,其实是因为有提着刀子的人在后面压着。

  人一旦吃饱饭,各种事儿就来了。

  外部看得见的敌人不可怕,内部看不见的敌人才可怕。

  无论李晔的起点多高,衰落是必然的。

  比起赵宋的冗兵百万,大唐的这三十万禁军还是养得起的。

  再说裁军出来的利益会落到谁手中?

  刚过了几年好日子,文人们就想爬到武人头上,掌控大唐帝国的一切。

  这其实也是一种夺权。

  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漫长而无孔不入。

  随着大唐帝国的日趋稳定,文人掌握的权力必然越来越多。

  这是历史的惯性。

  所以昭明国的存在就非常有必要了。

  如果中土腐化衰落,昭明国可以重新为大唐注入活力。

  历史如同原始丛林,黑暗而冷酷。

  司马家篡了曹魏,进入贵族共和,上层建筑醉生梦死,底层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华夏失去内部新陈代谢能力,只能诉诸于外部。

  而司马家与贵族们的所作所为也没比五胡强多少。

  与其被动的等待黑暗命运降临,还不如主动留下一个契机。

  昭明国便是契机。

  也许两三百后,中土内乱,昭明国可以成为唐室的避乱所,也可以挥戈东进,再造大唐。

  王师范封王虽然没引起多大的反响,却刺激了另一个人。

  辽北郭崇韬上表请求北伐。

  与漠北一样,辽北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地域概念。

  从勃利州北上,还有广大的区域,虽然寒冷,但都是水土丰美之地。

  为女真等异族占据。

  郭崇韬坐镇勃利府已经十三年,招抚女真,归化室韦,麾下两万余蕃汉军众,皆强劲悍勇之徒,兵精粮足。

  一个军镇司的编制只有一万士卒,郭崇韬明显是逾制了,没少遭御史台的参奏。

  但李晔鉴于辽北的特殊形势,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个档口,郭崇韬欲大举用兵辽北,李晔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想。

  封王的吸引力,无能文人武人都无法拒绝。

  既然他有这个胃口,李晔乐得成人之美。

  对于无法实际占领经营的土地,李晔不介意分封出去。

  而三辽之地,积蓄了这么多年,也时候发动一场犁庭扫穴了。

  李晔下诏会宁宣慰使高思祥、临潢军镇司杜晏球一同北上。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