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69 喋血宫道,遁地无门_冠冕唐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疑,眼下不便盛论,可举能孚众望几公,与我入政事堂共论!”

  听到狄仁杰此言,朝士们才安静下来,认可了狄仁杰这一提议,并开始各自举荐人选。

  狄仁杰自知若豆卢钦望一意孤行,他在政事堂穷争也没有意义,所以才作此折中之想,回到凤阁将话语权进行下放,希望能够通过朝士们的声音,让豆卢钦望认识到他想要把持南省与代王针锋相对的想法并不现实,从而尽快解决掉梁王武三思,使事态回归正轨。

  当狄仁杰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姚元崇也一把拉过一脸忐忑的王方庆,低声严肃道:“代王殿下此番以命犯险,奋起卫道,尤需羽翼为援。左丞若再错失此节,则我等代王故佐将再无立朝之席!”

  王方庆听到这话,心中也是悚然一惊,接着便连连点头,且将心中诸多杂念情绪按捺下来,决定代表代王一系作强硬发声,在朝臣们还在议论推举的时候,已经阔行至狄仁杰身侧,大声道:“方庆愿与狄公同往,并举司礼卿欧公同行!”

  狄仁杰闻言后便点点头,现在是要协商解决问题,需要各方都达成一个共识。代王控势北衙之后,当然有资格让他的人入场发声,否则无论达成什么样的共识,代王都可拒不承认。

  朝士们经过一番喧扰,最终选出七人,这其中单单跟代王关系密切的便有三人,分别是欧阳通、王方庆与麟台少监郑融。其他四人则分别是司卫少卿、观国公杨嘉本,司属卿武重规,司府卿韦巨源以及宰相杜景俭。

  看到这样一个结果,狄仁杰嘴角不免又泛起苦笑。他当然也明白这种政变上计就是决于中枢核心之内,一旦话语权再作扩散,势必会带来更多不可控的因素,现在的他,已经陷入了一个用更多错误去修补前错的怪圈。

  像是现在选出的这几个人,单从官职来看,除了文昌左丞王方庆是循代王之势在选之外。余者几人,包括狄仁杰在内,统统是寺监出身,三省六部政务要员几乎无一在选。包括宰相杜景俭,其更为时流所认同的身份并非宰相,而是本职司刑卿。

  这说明,在朝士们潜意识心中,对于当下的朝局已经极为不满,落实在行动上那就是对三省六部政务官的集体放弃!

  至于这几人身份,杨嘉本、韦巨源都是除了豆卢钦望,关陇人家仍然在朝的代表人物,杨嘉本因为出身圣皇母族的弘农杨氏观王房、而且还是前宰相杨执柔之后的杨氏大家长,与武氏诸王关系密切、互动频繁。

  这样一个班子,怎么看都有些不靠谱。但狄仁杰苦于在禁军中并没有太深刻的经营,也只能寄望通过群声议论去修整豆卢钦望所造成的错误。

  这其中杜景俭仍在司刑寺还未到场,但狄仁杰却担心时间拖得越久,豆卢钦望对南衙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