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九八章 杜英是能理解顾昌的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丧家之犬变成了现在的会稽世家,成为了在地方影响力上不亚于三吴世家,在朝堂话语权上更是能把他们吊着打的存在。

  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吴地其余世家怎么想,顾昌可以不在乎,但是吴郡世家,肯定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从龙拥立之功,如果说之前杜英和桓温还分据关中和荆州的时候,他还不敢表露出来,一直通过顾会等人对关中试试探探,那么现在,顾昌这一颗带着吴郡世家全身心投入的热忱之心,挡都挡不住了。

  顾昌的“脱口秀”说完,杜英一直没有开口回答,而是低头沉思。

  这让顾昌心中也难免惴惴。

  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么?

  是了,吴郡世家是坚定的世家制度拥趸者,九品中正制虽然不是诞生在三吴,但是在三吴,家族派系交错纠缠,并且影响一方的官员任用委派,其实更在中原之上。

  谷暰

  君不见,当年孙吴时,朝堂上有名有姓的重臣,尤其是文官,哪个不是出身三吴世家?

  顾家的顾雍、张家的张昭,可都是位极人臣了的。

  所以杜英显然对于吴郡世家会不会配合关中新政的实施有所疑虑。

  唉······顾昌在心中叹息一声,荆州那边是大司马求着本地世家能够给予支持,而到了他这里,变成他求着杜都督能够垂青。

  怎么世家和世家的差距就那么大呢?

  等不到杜英的声音,顾昌便咬了咬牙,开口说道:

  “吴郡上下,和关中已有往来,对于关中新政之清风,仰慕久矣,思古之王化,无外乎于此。

  余身为建康令,本就有教化百姓、选拔贤能之责,然上任以来,时常感慨乱世之流离,以使无数经典付之一炬,以使无数百姓不得安宁,以使无数欲从圣人之学派、循圣人之学说的年轻俊杰不得其法、不得门入。

  而得知都督于关中开设书院,选贤举能、有教无类,无论使我百姓重沐王化,还是令氐羌蛮夷得学礼仪,都为千古扬名之壮举,都为于这混沌乱世重开教育之先声,都为在这崩坏时节重遵礼乐之清音!”

  杜英震惊的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男子,下意识的说道:

  “顾兄,你高考语文作文分数不低吧?怎么排比句用的这么熟练?”

  顾昌:???

  杜英也就是和他开个玩笑,没指望着他能听懂,当下随口解释道:

  “如此提振士气之言,若是放在关中书院的招生考试中,想来也是能拔得头筹的。”

  顾昌:!!!

  我一个堂堂建康令、顾家少家主,自幼熟读经史,又曾掌管地方,去参加一个书院的招生选拔,如果拿不到第一就太丢人了吧?

  “顾兄不服气?”杜英看着瞪大眼睛,不再口若悬河的顾昌,笑道,“那等会儿余可以给顾兄一份考卷,顾兄去写一下,想来顾兄也不会仰仗他人之助,独自完成的。”

  顾昌矜持的点了点头。

  虽然杜英的话不中听,但是至少他开口了。

  卑微的顾家少家主可不想自己口若悬河半天,杜英无动于衷,直接送客。

  开口了,而且还能说些这般无关紧要的事,那就说明事儿能成!

  “所以顾兄刚刚废话那么多,想说什么?”杜英没好气的问道,“余不是来听顾兄歌功颂德的。”

  顾昌也是老脸一红,若不是有求于你,我何至于如此?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