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三零章 蜀地来人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轻松的寻觅到那些下品的寒士,将他们拉拢到自己的队伍中,不需要再挨家挨户的打听,何处有可用人才。

  这一番连轴转,让韩伯顶着两个黑眼圈,身子轻轻摇晃,似乎随风就能倒。

  而梁殊,则主持对世家的判决和清算,这两日杀人和流放以及查抄的事做的都不少,红着眼、杀气腾腾。

  至于雍瑞,既要配合梁殊的工作,又要出面帮助韩伯安抚民心,还得尽可能的为世家的残存争取到一线生机,当真是夹在各方之间,看似左右逢源,稍有不慎就是左右不是人,所以满脸纠结。

  三人情态,落在杜英的眼中,杜英满意的微微颔首。

  至少说明他们是真的为了梁州生计用心了的。

  瞥了一眼杵在廊下慢悠悠走来走去的王擢,这老狐狸才是真的来划水的。

  不过杜英借助的也只是他对于这一片的经验认知,尤其是王擢在秦、梁等地的乡野民间都流窜过,对于乡野民生的了解反而有可能在很多城中世家之上。

  王擢自然是知无不言,但是别的话也不多说。

  已经平安着陆、就想着混日子安度晚年的这棵老墙头草,自然是不愿意多招惹是非的。

  “梁州世家的处置如何了?”杜英问道。

  “回都督,初步的判决已经呈递都督,其中判斩立决者,十有五人,具体名单属下已带来。”雍瑞上前一步,递上文书,“另外流放的数百家眷,已即日启程,前往河西和河洛等地,听从都督府的调遣。”

  杜英微微颔首,他对雍瑞的办事效率还是满意的,这也说明雍瑞已经彻底倒向关中这边,不打算做墙头草了。

  果然,想要阻止一个人做墙头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墙拆了。

  没有了梁州世家,雍瑞也没得犹豫了。

  杜英转而看向梁殊:

  “梁州世家的处置这方面的确还得需要掾史配合,但是通事馆那边的事,可也不能放下,余还期待着能够听到通事馆关于巴蜀的好消息。”

  梁殊笑着说道:

  “都督真乃神机妙算也,的确有好消息传来,巴蜀那边听闻梁州变故,派人前来拜访都督。”

  “来者何人?”

  “蜀中常家和王家的人。”

  杜英这几日也是细细翻看了蜀中豪族世家的信息,顿时明白,这两个都是曾经活跃在李氏成汉朝堂上的家族。

  桓温入蜀之后,这些世家都受到重创,朝堂上的自家子弟多半都被桓温强制迁徙到了建康府去了,其中很多人现在混得都很落魄,其中就包括常家的常璩。

  据说他在建康府受到江左世家的百般刁难和排挤,现在窝在家中正在埋头著书。

  如果杜英没记错的话,常璩所写的书,就是华阳国志。

  在后世,华阳国志是所存最早的地方史书,为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属于华夏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以世家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的一贯做派,这些被强制迁徙到建康府的子弟显然让巴蜀世家元气大伤,但是还没有到动摇根本的地步,现在自然依旧是蜀中大户,且因为和桓温之间结下来的梁子,这些巴蜀世家对于晋朝的统治自然不感冒,犹以常家和王家为甚。

  杜英出现在梁州,显然已经在传递出杜英图谋巴蜀的信号。

  否则杜英没必要到这犄角旮旯来。

  “巴蜀各家现在的态度如何?”杜英笑问。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