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六一八章 关中书院的难处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行釜底抽薪之策,让世家难以在江左招募拉拢到人才,江左的诸多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子弟能够呼朋唤友的北上闯荡,开设在京口的书院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甚至关中书院千里南下,也没有露怯,时不时的就和江左的名贤展开论战,诚邀各方前来纵论天下大势,除此之外,佛法道学乃至于在关中被视作歪门邪道、钻牛角尖的玄学,在京口的关中书院都可以讨论、争辩。

  这种开放包容的气场,让江左不少世家子弟也趋之若鹜,直呼“此百家争鸣也”,而诸如支公等江左道、佛各家名流,在被邀请前来讲学和论学之后,无论输赢,也无不感慨关中书院之开放。

  开放,就意味着能够容得下异端,就意味着任何人都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哪怕是自己的观点和主见不为主流所认可、也难以真的在关中推行下去,至少自己也可以在书院之中做学问,当一个十足的理论派,总不至于被排挤到无处可去。

  而关中书院想要在江左这等学问发达、和河北形成两个极端的地方站住脚、打出自己的招牌,除了通过这种开放的方式吸纳更多的人借助关中书院这个平台发声,从而在情感上愿意支持关中书院之外,自然也得确保关中书院的骨干仍然是关中新政的最坚定拥护者。

  说到底关中书院的目的还是推动新政,又不是真的让这些各持己见的人跑上台来“群魔乱舞”。

  只有人足够多、声音足够洪亮、道理足够清晰,才能够压得住这些人,因此派遣南下的必然也都是书院之中的骨干。

  河北需要大量的基层人手负责把书院铺开,京口又需要大量的名士镇场子,所以导致现在罗含也是捉襟见肘,实在是没有办法满足杜英的需求。

  这一封公文便是罗含在得知杜英拿下梓潼之前就着人送过来的。

  杜英翻来覆去、上下颠倒看个遍,入目之处,有的都是“要人没有、要啥也没有”这一行字。

  显然在意识到杜英拿下巴蜀之后肯定又要让关中书院抽调人手的罗含,已经提前一步向杜英诉苦,这样杜英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开口找书院要人了。

  “这个罗老头,当真是抠门得很。”杜英嘟囔一句。

  “关中书院创立起来才多久?”新安公主不得不为罗含解释一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好像还是夫君告诉书院的?便是短期的培养一批人才,分散到各处,也就像是把石头丢到海里,掀不起什么波澜。

  夫君一年之间便拓地千里,所需要的人才不计其数,书院一时半刻根本找不到这么多人,夫君反倒是应该感到庆幸,这说明即使是人才需求的多,书院也没有因此而降低对人才的衡量和考核标准,否则不管什么歪瓜裂枣,只要能够读书认字就直接外派出来,到时候惹出乱子来,还不是坠了夫君的名声?”

  “嘿!”杜英眉毛一挑,“殿下怎么向着外人说话?”

  新安公主伸出手指摇了摇:

  “身为都督的身边下属,我等更应该讲事实、讲道理······你作甚!”

  杜英已经欺身而上,手环住了她纤细的腰肢。

  “啪嗒”,新安公主手中的笔掉在了地上。

  “桃叶,拉上帘子。”杜英头也不回。

  桃叶吃吃的笑着,伸手合上床帘,顿时小小的天地,与世隔绝。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晋末多少事更新,第一六一八章关中书院的难处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