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六章 便宜了姓郭的小衙役_奋斗在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言寡语,此时在这种气氛下更显得沉默。

  他跟随顾惟庸这么多年,基本上衙门大小事务都是他在打理,

  即便召开衙门九品吏员以上的堂会,也是他这个师爷在主持,县令大人干看着。

  不是县令大人懒惰,不爱体察民情,不爱升堂办公。

  而是县令大人也有自己的苦衷啊!

  这个苦衷一直隐藏这么多年,就连县丞吴奎,县尉谷德昭,还有六房佐官,都是只见过顾县令的颜面,很少听见县令大人侃侃而谈。

  所以,顾惟庸给县衙中人的印象都是沉默少言,惜字如金,非常高深莫测。

  其实,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县令大人的苦衷,也只有他这个师爷和县令大人的妻女才知晓。

  唉~~

  可惜了!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静默,穆师爷轻声问道:“大人,何坤一死,死无对证,看来,此案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顾惟庸微微颔首,唔了一声,还是继续一言不发。

  穆师爷将桌角的茗茶推到顾惟庸的跟前,再问:“那明日的公堂审讯,是否还……”

  “升!”

  顾惟庸不待穆师爷问完,抢过话茬儿。

  然后又极为信任地看了一眼穆师爷,沉声道:“明,明日升堂,你,来!”

  穆师爷点点头表示知晓,这个早已习惯,他替县令大人升堂审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只听顾惟庸又道:“三案归为一,一案,既,既然何坤已,已死,就,就到秦威为止,铁证如山,秦,秦威要,要死。断案之后,发,发公文致刑部大理寺,争,争取年底前,问,问斩秦威!”

  唐朝律法规定,地方只有审讯之权,落案之后必须发公文将卷宗送往帝都长安,由掌管天下刑狱的大理寺圈笔定案,最后再由大理寺送往刑部做最后一道圈笔,才能发回地方衙门。

  这么做的缘由就是为了尽量避免地方衙门一一手遮天,令冤假错案减少到最低值。

  陇西县衙如果是后世的县委县政府的话,那么大理寺卿就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至于刑部,也可以往中纪委这个方向靠靠。

  听到顾惟庸的一道道吩咐之后,穆师爷再次点头,悉数记在心头。

  顾惟庸又道:“岷,岷江水匪,必须一网打尽,命,命县尉谷德昭带,带领壮班,负责此事。必须给,给大,大泽村,三百余口百,百姓,一个交待。”

  穆师爷称了一声晓得,然后问道:“大人,据小的所知,这一次能够如此快速将案情告破,户曹房佐官马元举功不可没,是否……”

  “先等等吧,”顾惟庸突然打断了穆师爷为马元举的邀功请赏,对着穆师爷宽慰道,“吴奎和,和谷德昭,今晚去何家吊唁,看,看来是蛇鼠,窜,窜到了一,一窝。本官这,这次算是看清了,谁是人,谁,谁是鬼了。这个,这个时候,提拔马元举,先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