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在行动_秦时之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财物人口,而秦国却可以抢了他的王位,在这种情况下,赵王他敢不去对付秦军,而来进攻我们吗?”头曼笑道。

  他之所以出兵南下,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因为他收到了足够多的消息。想到告诉自己这些消息的那人给自己献出攻打雁门郡的计策,头曼就有些鄙视,无论那人出于什么目的而引诱自己出兵,但他还真以为自己会那么笨进攻雁门,从秦国嘴里虎口夺食。与其进攻雁门,哪有进攻代郡来的轻松。

  而在此时,位于雁门郡和代郡的交接处,同样有一座兵营,这座兵营的主人正是李牧。

  不同于雁门城下嬴政的轻松,更不同于代郡城外的头曼的肆意,此时的李牧只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寒意。

  在其身前的桌案上,是一张来自邯郸的诏书,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阻击秦军,勿管匈奴。

  此时的李牧正值壮年,却已经是赵国军方的第一人,这位赵国北疆的柱石,以一人之力阻挡匈奴南下的赵国武安君却在此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他知道赵王王令背后的深意,他的理智告诉他,赵王的选择没有错,秦国和匈奴,赵国最应该对付的是秦国。匈奴是恶狼,劫掠成性的匈奴人无论再凶残,劫掠到足够的财货人口后,终会离去,但秦国不一样,他会侵占赵国的土地,灭亡赵国的社稷,秦国才是赵国的大敌。

  但理智归理智,这样的命令还是让李牧难以接受,他终归只是赵国的一个战士,还有热血,他不是冷冰冰的政客,做不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坐视赵国百姓被匈奴欺辱。

  李牧因为战士的热血而给与自己无穷的勇气,但同样因为热血,而让他在此时此地陷入了纠结之中。

  “将军,代郡,在昨夜被匈奴人攻破了。”李牧的副将赵鼎急匆匆地走进营帐,递上了一卷李牧早已预料到,却不敢接受的军报。

  李牧从副将手中接过竹简,只觉得什么东西堵在嗓子中,几次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却难以吐出一个字。

  “是我对不起代郡的百姓。”良久之后李牧才艰难地吐出了一句话。

  “这种事情怎么能归咎到将军身上,我们也只是听命行事啊。”作为李牧的副将,且是出身赵国王族,他对于这件事情的始末自然了解的很清楚,而熟悉李牧性格的他,自然也知道李牧的郁结所在。

  “不,如今我赵国北部的兵马尽数在我麾下,而我却不能保护我赵国百姓免受匈奴的欺凌,作为一名军人,这就是我们的失职,是我们愧对代郡的百姓。”李牧长叹道。

  “若军中来自代郡的士卒问我,为什么没有保护代郡,你说,我该怎么回答?难道告诉他们,是我们放弃了代郡吗?”李牧问道,像是在问赵鼎,又像是在问自己。

  “将军,为了我们赵国,有些牺牲是必要的。”赵鼎劝解道。

  “我知道,但有些事情,明知道没有错误,但良心仍然会痛。”李牧沉声道。

  赵鼎还要再劝解李牧,却见李牧一掌拍在专案上,厚达半尺的桌面瞬间四分五裂,只见李牧面露决绝之色,道:”唯今之计,只有尽快打退秦国,再回过头来对付匈奴,至于百姓,只能容我日后谢罪了。”

  ·····

  由李牧军营再往西三百里处,嬴政同样还未休息,在其下首处,赵高正在读着从赵国都城邯郸以及代郡传来的消息。

  “攘外必先安内,虽是真理,但信奉这条真理的人,他的格局也就永远只有那么一点,赵王,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嬴政在赵高的话语中,已经了解到了赵国的对策,正如他想象中的那样,赵王宁可让赵国北部糜烂,也要将秦军阻挡回去。

  不过,若非如此,自己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又如何会亲临雁门呢?

  我要加更冲榜,所以兄弟们有票的,有打赏的,可以收藏的都转起来!拜托了,修为兄弟大爷们。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