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章 留下记录_天生就会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梦都从来没有想过的,也不敢去想的!”于伟利大笑着摸了摸额头上铮亮的脑门,意气风发。

  冯书庸在一旁跟着笑着附和道:“谁TM能够想到我们国内也能够出一个这样伟大的运动员,我原想着我在任上能够出个刘阳宇,推动一下国内的田径发展就不错了,可这几年叶钦这小子蹦出来,一人之力带动了国内的田径大环境的发展,现在手握三项短跑世界纪录,以想世锦赛拿到三个冠军,我……我真是觉得,走了狗屎运了……”

  说道后面,冯书庸已经有些不知该怎么往下说了,显然和袁郭华一样,他的内心也被深深的触动了。

  作为田径队总教练,即便现在已经被仕途官场磨砺的有些油滑,但他们几人哪个不是运动员教练员出身,谁的内心能够没有一点抱负。

  从1984年开始重返奥运会以来,一届又一届的奥运会和世锦赛,在男子短跑项目上,一直连一个能够达标的选手都凑不出来的时候,或者好不容易凑了六七个人的4×100米接力队伍,结果都是一轮游的时候。

  这种触动可以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相当大。

  冯书庸是1973年在津门体工大队的专业运动员,后来进入津门体校成为教练员,之后又进入体育大学深造,再之后进入国家田径队,一步一步从一名运动员走到教练员今天的位置。

  他的整个成长轨迹,几乎就是看着中国体育和短跑的成长轨迹。

  于伟利,年龄在众人之中则更要大一些,最初是川省的运动员,之后进入国家杜,先后在十多次打破男子200米、400米、4×100米和4×400米的全国纪录。

  尽管当时的这个成绩放在今天已经不算多么瞩目,但他是真正国内田径的早期人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挫折与荣辱。

  袁郭华的职业运动生涯则更为出彩,他是中国男子短跑名宿,创造了第一个全国男子短跑的电记纪录,之后有两度刷新了自己的纪录。

  成为教练员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跳出区域之间的差异,为国家队发现和选拔合适的人才。

  几人可以说都从国内早起那个风云跌宕的时代,到后来重整旗鼓,再次一步一步为田径队操心劳力的人物。

  如今三人已然都不在年轻,但是在他们这个年龄,能够见证中国短跑时代一个璀璨如明星,不,应该是光芒万丈的太阳升起,那种照亮了整个田径世界的光芒,心潮澎湃,激动得难以抑制。

  “真的是强大的对手!”

  同一时间,在观众席位的另外一边,看完了正常比赛的尤塞-博特此刻也不禁站起身鼓起掌来。

  “确实是一名伟大的运动员,也是你最为可敬的对手。”

  格伦-米尔斯笑呵呵地挪动着胖大的身体,对于尤塞-博特的话表达的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