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换天_庶子夺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哪个又不是身经百战、见惯了尸山血海的老卒,但在此时却也都哭成了泪人,难以自禁。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太极殿里,发生在皇城的每一个角落,李世民善待百姓,对臣子和身边的侍从也是极为宽宥,他们比普通的百姓更加亲近李世民,自然也就哭地加悲惨。

  皇城,太极殿,正殿。

  就在众人哭地情难自禁的时候,胡人将领契苾何力也慢慢站了出来:“启禀太子,末将契苾何力有事奏请。”

  众人正在恸哭,契苾何力突然出列,一下子也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李恪在内的所有人都齐齐望向了契苾何力。

  李恪看着契苾何力已经磕地发紫的额头,哭地红肿的眼睛,问道:“契苾将军有何事?”

  契苾何力道:“陛下生前待末将甚厚,如今陛下驾崩,末将无以报之,愿从族中礼仪,请为陛下殉葬,还望太子恩准。”

  李世民待契苾何力极好,当年西征吐谷浑之时,契苾何力孤军深入,久无消息,一度有人在李世民跟前弹劾契苾何力,说契苾何力是铁勒人,早有勾结夷男谋反之意,但李世民对契苾何力却没有丝毫的怀疑,驳斥了所有弹劾契苾何力的人,此事契苾何力早有听闻,也一直记在心中。

  契苾何力所言固是忠心耿耿,但李恪却不会应允,李恪道:“契苾将军忠耿,本宫一向知晓,但殉葬之说断不可取,父皇早有遗命,父皇丧葬,不行殉葬之礼,务从俭约,本宫亦不可抗命。”

  契苾何力欲为李世民殉葬是真,但既是李世民遗命,契苾何力也不可违逆,契苾何力不敢抗旨,应了声诺,便又跪下了。

  李恪站在殿中,看着殿中群臣,知道时候也差不多了,和身边的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长孙无忌知道李恪的意思,点了点头,起身走到了大殿的正中。

  “陛下遗旨,众卿听诏。”长孙无忌站在大殿正中,高声呼道。

  殿中的众人闻言,知道长孙无忌是要宣读李世民的遗诏了,连忙止住了哭声,伏身在地。

  长孙无忌手中捧着圣旨,缓缓展开,慢慢地收起了脸上哀容,神情庄重而肃穆,做这他为人臣子为李世民宣读的最后一道圣旨。

  “夫天命之重,绿错奉其图书;天子之尊,赤县先其司牧。而功兼造化,桥山之树已阴;业致升平,苍梧之驾方远。至於平寇乱,安黎元,洒洪灾,攘大患,黄帝之五十三战,商汤之二十七征,以此申威,曾何足算。

  朕拂衣於舞象之年,抽剑於斩蛇之地。虽复妖千王莽,戮首軘车;凶百蚩尤,衅尸军鼓。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谓无负矣;朕於天下苍生,可谓安养矣。道存物往,人理同归,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

  皇太子恪,大孝通神,文韬武略,自天生德,累经监抚,熟达机务。凡厥百僚,群公卿士,送往事居,无违朕意。属纩之后,七日便殡。宗社存焉,不可无主,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

  文武官人,三品已上,并三日朝晡哭临,十五举音,事毕便出。四品已下,临於朝堂,其殿中当临者,非朝夕临,无得擅哭。诸王为都督刺史任者,并来奔丧。其方镇岳牧,在任官人,各於任所,举哀三日。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

  这份圣旨是李世民的最后一道圣旨,篇幅稍长,但文中所意不过三者:其一,自述生平;其二,传位太子李恪,着其于灵前速速即位,不可误了国事;其三,叮嘱丧葬之事从俭,百官不可哀之过甚。

  李世民为千古圣君,非历代帝王可比,只此一封遗诏便已胜却旁人多矣。

  此遗诏之后,太子李恪也正式即位为帝,大唐的天,换了!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