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二章 千骑破晓别汴梁_大宋第一状元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气,道:“要是我回不来,你好好把乐儿还有肚子里的孩子养大,这份家业就当是我留给你们娘仨的。”

  方妙怜眼中闪动着泪花,从枕头下摸出一块红绸,系在杨霖的腰上:“这是我给乐儿求得平安符,你带上它,定能逢凶化吉。”

  杨霖挤了几滴眼泪,摸着她隆起的小腹,动情地说道:“为了你们娘仨,我一定活着回来。”

  出了内院,万岁营的人马早就集结完毕,杨霖跨上战马,一声令下朝着汴梁城外出发。

  冷风嗖嗖地吹过,汴梁城中百姓,绝大部分还在温暖的被窝里。

  杨霖再次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在他的计划中,本来没有这次出征。

  自己坐镇中枢,吐蕃乃是大宋将士的磨刀石,为了几年后北方的大战做准备,锻炼出一支强军和几个合格的统帅来。

  谁知道,好死不死,碰上王黼这个劣货,几乎把他的计划毁于一旦。

  幸好这厮逃得干脆,而禁军的财货又多,胸无大志的吐蕃人只顾着捡战利品,没有想着结盟起来,把这支南线宋军吃掉。

  不然的话,十几万京营禁军还有厢兵若是死的太多,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大理,势必又将燃起兵祸。

  要知道,乌蛮三十六族的领袖高泰明,现在还躲在苍山洱海的山麓中打游击呢。

  马蹄铁溅起冰沫,迎着冷风南下的队伍的头顶,东方渐白。

  出了汴京,陆谦纵马而行,心中十分快意。

  虽然跟着少宰前途无量,但是他并不喜欢憋闷在汴梁城中,每日里当成一个寻花使者,为少宰寻觅美人或者保驾护航。

  男儿壮志在胸,一身本事,唯有在疆场上才是最酣畅的痛快。

  杨霖高声道:“陆谦,似这般纵马,几日能到?”

  “不出一个月。”

  ...

  ----

  积石山,韩世忠的中军大营,无数的精锐骑兵蓄势待发。

  韩世忠的麾下,除却些许西军精锐,尽是些羌兵、克烈兵、青蕃兵。

  占据高处,骑兵冲锋,在这空旷的高原上,可谓是无敌的战术。

  令旗挥动,千百人的呐喊同时暴起,与仍未停息的号角声一起穿梭在山谷之间,直往云霄传去。

  两侧的山壁将声浪一重重的放大,最后汇成的巨大轰鸣,与奔流而来的蹄声汇合,就像突然卷高的潮水,要把下面的吐蕃僧兵彻底埋葬。

  一股难以名状的恐惧在吐蕃队伍中弥漫开来,紧紧攥住了白兰部蕃兵的心脏。

  和西南吐蕃的凶残不同,大宋几代边将努力之下,北线已经有将近三十万吐蕃人归顺内附大宋,这些人就是最好的引路人和前锋。

  韩世忠当了半辈子冤大头,立下无数战功,不是被冒名顶替,就是被遮掩瞒报。

  唯一换来的,就是几个赏钱,还填不上他的赌债。

  如今咸鱼翻身,成为这北线主帅,看着麾下兵马冲锋,心中激荡澎湃。

  自从北线开战以来,连个像样的抵抗都没有遇到,唯一反抗稍强的白兰部吐蕃,马上就将被碾灭。

  更多的蕃人部落,则是选择内附投降,毕竟他们打了这么久,也有些厌烦了。

  吐蕃在僧人的折腾下,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王,归附大宋未尝不是个好主意,遍天下谁不知道大宋的富裕。

  王禀笑道:“韩帅,此战过后,积石山附近,已经没有不投降的吐蕃人。听说怒江附近的蕃兵凶悍,把王特进杀回了大理,俺们不妨去支援一番。”

  “吐蕃境内,多是旷野,经常是千里无城邑。我们都是骑兵,纵马而去不过一个月时间,应该能拦截住蕃人。不过说真的,俺倒是真想知道,王特进是怎么败的...叫俺看来,这场仗,输可比赢还难。”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