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六章 礼仪布于四方,王化在于霸道_大宋第一状元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谨具表。”

  杨戬已经年迈,由新任的内侍宦官王祥年尖着嗓子,大声念道。

  这是兰英皇后的亲笔信,求救大宋,出兵平叛。

  杨霖听得冷笑连连,当初我们找你,你不愿意。现在被人关在地牢,折磨了一段时间,被我那义子救出来之后,想起大宋的厉害了?

  真真是贱皮子,非得受点苦才知道来求救,早干嘛去了。李阳焕都骑到你们头顶了,还不知道反击,一味的忍让退缩,这女人落到这个地步也属实不冤。

  因为兰英皇后,影响了大宋进军交趾的时机,而且在出兵之初,错失了李朝皇后请求兵马的光明正大名义,让杨霖一肚子火。

  坐在龙椅上的赵偲却没有这种感觉,外邦里面,交趾李朝一直是个刺头。

  没想到也有如此恭顺求救的一天,让赵偲感觉很有面子,他微微一笑,对来使笑道:“李朝既然上表称臣,我们大宋出兵,也是情理之中。”

  杨霖踏出一步,问道:“你们交趾的男儿都死绝了么,为何出使大宋,来的却是女流之辈?岂非是对吾皇不敬!”

  诗曼双腿一软,不知道眼前的人为何和这满殿的和善大臣格格不入,明明大宋皇帝都是一副笑颜。

  她是兰英皇后的绝对心腹,也是她最信得过的人,交趾李朝的男人,谁不倒向东宫的李阳焕。

  派诗曼出使大宋,也足以道出兰英皇后现在的窘迫,只怕是除了几个逃出来的侍卫,她身边一个可用之人也没有了。

  杨霖一发难,殿堂上的气氛为之一变,笑吟吟地大臣们也都义愤填膺起来。赵偲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便坐视杨霖为自己出头。

  诗曼只好强撑着精气神,哀声道:“上官有所不知,李朝上下被逆贼把持,皇后身边没有人了...”

  杨霖横眉一笑,冷声道:“既然是求兵襄助,就得依大宋行事,我们天朝上邦,非是那蛮夷之国能比,自然不会和尔等索要疆域子民。

  你回去告诉兰英皇后,此番平叛之时,兰英皇后应以虎玺,晓谕子民,遇大宋兵马不得行抗拒之事,否则立杀无赦。

  平叛之后,李朝不得再妄称帝,改称国王,由吾皇下旨册封。遵循北面高丽之策,每五年选百名宫女,送至汴梁,服侍吾皇。两国边境互通往来,互不收关税,拆除边关工事,裁撤半数官兵,将升龙城改名顺宋府,由大宋驻军五万,永世保护交趾国王。

  遍索交趾,挨家挨户上缴古册,焚烧不实书籍,不满十岁的交趾越民改识汉字说汉语。”

  诗曼冷汗直流,心里如同被雷击一般,这汉官的话字字诛心,真按他说的来做,交趾就没了...

  “这些事兹事体大,望天朝容我回去请示兰英皇后。”

  “是王后。”杨霖好心提醒道。

  诗曼低着头,孱懦不能语。

  杨霖压低了声音,眼神锐利,直视诗曼的眼睛,沉声道:“我说,是王后!”

  诗曼何曾见过这么霸道的人,就算是东宫李阳焕,也不能给她这种感觉。好似泰山压顶,又像是一头猛虎在耳边咆哮。

  她浑身发凉,喉咙发酸,终于还是低头:“容我回去,请示...王后。”

  “不必了。她岂有不来汴梁拜见吾皇的道理,我早就派人将她送来汴梁了。此时多半已经在路上,你等她来了之后,再行转述即可。”

  满殿的君臣,第一次见到外臣在大宋的金殿上,如此作态。也第一次知道了,教化四夷,王道之外,还有霸道。

  一种迥异于过往百年的风气,正在这个年轻少宰的带动下,改变整个帝国。当然,这也是需要底气的,当初杨少宰刚刚步入仕途时候,为了给西军争取灭夏的机会,面对契丹的使者,还不是要笑脸相迎,好话说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宋灭西夏,平大理,收吐蕃,征西域,复幽燕...兵强马壮,国力昌盛,腰杆子也直了,说话自然硬气不少。

  不管是龙椅上的赵偲,还是大殿内的侍卫,内侍,捧扇的宫娥,都有一种舒爽而又有些不自在的感觉。好像心里的某些天性被释放出来,却又被礼法所囿,似乎觉得杨少宰的言行,有些不符合礼仪之国的君子风范。

  强盛刚刚起步,还需要慢慢适应啊。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