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76章 癸字卷 渠成,运筹帷幄_数风流人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那么有吸引力。

  只不过枢密使这个位置基本上是代表着武人的巅峰,也需要为军队争取利益,这一个位置也不容许文人插手。

  都察院左都御史选择了杨涟,也算是众望所归。

  杨涟性子刚直,就算是韩爌也压不住,而他能与柴恪等人达成一致,主动输诚新朝,在冯紫英看来已经是极为难得了,那么自己肯定也要有所回报了。

  右都御史则让原大理寺卿曹于汴出任,这也是一个最早输诚的北地文人,而且和韩爌、孙居相他们关系不睦,这也是冯紫英让其担任右都御史的一个主因。

  吏部尚书由王永光来出任。

  这也是一个妥协。

  王永光算是北地士人中较为中立的角色,不过其对考成法的接受度比较高,认为地方上的政绩考评早就应该改革,如何量定地方官员的业绩,应该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方略大纲出来,在这一点上和考成法的初衷一致。

  户部尚书则选了毕自严。

  这也震动了整个朝野。

  从商部右侍郎直升户部尚书,这样一个巨大的夸升让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就算是毕自严是皇上的山东乡人,但这是户部尚书之位,非绝对心腹不能担当,单纯一个乡人是解释不了的。

  当然后来也有各种传言出来,比如毕自严在北地士人分裂的时候,力挺冯紫英,而且率先表明态度,因此赢得了皇帝陛下的认可云云,但其实是冯紫英印象中前世历史中毕自严就是明末有数的财计专家,崇祯初年全靠他的财计,才能让崇祯帝继位那几年勉力维系下来。

  现在新朝的财政肯定比前世明末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面临要对蒙古一战,也需要一个精于财计的人物来统筹安排,所以冯紫英才力排众议将毕自严擢拔为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冯紫英选了张鼐。

  也就是那个在陕西担任过左布政使接冯紫英班,后来又回京担任礼部左侍郎的松江士人。

  松江士人在这一次的新朝初立中出了大力气,态度也格外坚决,加之松江未来会日益成为南北经济发展的中枢,所以给所有士人一个鼓励,或者说一个示范效应很有必要。

  加之张鼐此人相对务实,虽然是老牌士人,但是对格物财计这些“旁门左道”没那么排斥,甚至和徐光启、李之藻这些人都有交情,所以让其担任礼部尚书,也算是人尽其用。

  兵部尚书仍然是孙承宗,没有变化,但袁可立取代熊廷弼出任左侍郎。

  既然不愿意为新朝出力,冯紫英也没有惯着熊廷弼,那就回家好生休养,好好想一想,想明白了,再来说做官的事情。

  刑部尚书由左光斗出任。

  左光斗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不过在这一次新朝成立过程中,他也表现出了较为理性的一面,有保留地表示了支持态度。

  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以他的士人气节,这也算是一个妥协了。

  工部尚书李之藻,这也没什么悬念,哪怕李之藻信西教,但是一来态度鲜明支持新朝,二来此人的确在格物上颇有造诣,而且大力支持向西夷学习格物技术,并组织翻译西夷这一类的书籍。

  商部尚书由贾化出任,这也算是这个在关键时刻总算是站对了阵营的家伙一个奖励。

  农部尚书由潘汝桢出任,这也是对自己嫡系的一个奖赏。

  傅试出任顺天府尹,这也没有悬念。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